2024年山东高考历史卷试卷分析、试题设计反思与2025年备考启示

2024-09-17 06:49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86人
2024年山东卷(历史)备考启示

薛均瑞 | 山东


2024年山东高考尘埃落定,但对于山东卷的讨论至今仍如火如荼地进行,尤其是第5题讨论一度进入白热化的状态。这种可以称得上全国性的另类大教研对于我们反思试题、指导备考有很重要的意义。下面仅从一线教师视角谈一谈个人对山东卷的认识。


一、试卷分析

1.从试卷结构及难度来看:试卷结构保持稳定,试卷难度中等偏上,区分度较大。

2024年山东卷仍是15+4的结构,选择题15个,较难的有3、5、6、15,这延续了山东卷的传统——选择题难度较大的为2-4个(学情不同,学生感觉会有不同,我们从普遍性角度出发),非选择题中开放程度较大的有两个,传统设问题目为两个。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开放性试题第18题以“上海·缩影”为题写一则短文,与2023年山东卷第18 题以“深圳·窗口”为题写短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是往年山东高考题从未有过的现象。众所周知,山东卷非选择题的创新力度一直让我们有种“圣意难测”的感觉,设问如此相像,实属意料之外。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我们一直以来强调重视历年真题研究以此来指导备考的思路是是正确的。

无独有偶,非选择题16题“汉唐江南区域变迁”一题与2020年山东卷第16题“人口密度”一题立意相近;而对南方经济开发、经济重心南移这一知识点的考察,近十年数不胜数,最早可追溯至2010年海南卷:



辛弃疾说:“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A.北方农业比南方发达                   

B.商业是贫富分化的根源

C.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 

D.北方社会比南方更稳定



2.从考查范围来看:强化必备知识考查,落实教考衔接,但具体考查分布发生变化。

所谓必备知识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是这么叙述的:它是由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技术与基本原理组成的基本知识体系,有的也把历史学科必备知识归为史实层面及理论层面两大角度。2024年山东卷对标课程标准中内容考查要求,更强化了对必备知识考查,具体考查内容见下表;


微信图片_20240829215338.jpg
微信图片_20240829215357.jpg


微信图片_20240829215409.jpg

微信图片_20240829215708.jpg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山东卷在选择题选项设计上区分度较大的题目有所增加,加大了对必备知识的考察。只要学生必备知识扎实,可迅速排除相应的选项,如试题1、7、8、9题的选项设计,对阶段特征把握到位可以运用排除错误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以7题为例:只要掌握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关键事件的时间即可排除错误选项。A.选项:1922年中共二大确定了民主革命纲领,不符合红旗、红色这些高频词汇;B项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这一时期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打土豪、分田地、进行根据地建设、武装斗争符合题干中的高频词汇;C项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这是1937年瓦窑堡会议上,这时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不符合“红色”(红色对立面白区);D项提出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中共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转移,第二次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工作重心农村向城市转移均与“红色”等高频词汇不符合。

从上表可以看出,2024年山东卷选择题中中国史部分共9道,其中中国古代史共4题,这与以往数量相近,但在时期考查分布上出现新特点:先秦史考察了早期国家夏商周时期及春秋战国两个时期,这是以往山东高考不曾有过的,但在2023年河北卷中已然是这种布点方式(2023年河北卷新石器时代1个、春秋战国1个),当然这也符合山东特色。新高考以来,山东卷第1题热衷于考察春秋战国时期,2023年高考则改为考察新石器时代,2024年则是对新高考以来山东卷的再次整合,涉及先秦两道,宋元1道,明清1道,秦汉、魏晋、隋唐未在选择题出现,未考查的高频时期秦汉、隋唐则在非选择题中进行了考查,这与以往的传统相似(选择题未考查的高频时期在非选择题进行考查)选择题所选四个时期有共同特点,即重大社会转型期,转型即与前代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选择题中时代对比考察增加,这也是以往山东高考题的特色。

不止是选择题,非选择题16题汉唐对比、17题不同角度对鸦片战争解释的对比、18题新中国成立前后上海折射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对比、19拉美独立前后的对比。这种考查方式符合课标要求:学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学习,进一步拓展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能够初步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建立多方面联系,以此解释历史,并能够对同类的历史事物进行比较、概括和综合。

中国近代史3道,题量与以往相近,布点的变化在于:晚清时1道,考察的政治而非经济角度;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道,考查了国民革命而非以往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这是对国民大革命100周年的致敬;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高频考点抗日战争未考,通过报刊高频用词的形式,考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初创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者战争时期的特点。

中国现代史题量延续传统,为2道,布点变化在于两题均考查改革开放后,一改以往改革开放前后各1道的设计,考查方向未变,分别是中国的经济建设与外交主张。

世界古代史以往相比由1道调整为2道,题量的增加凸显了对新教材的重视,这与近一年我们做的模拟题布点类似:过去一年模拟题往往是上古史1道,考查五大文明区特点或世界古代的帝国;中古史1道,往往考查中古欧洲的变化。这种布点在2023年河北卷、福建卷、重庆卷均有体现。

世界近代史变化之处在于题量2道减少为1道,减少了对近代经济的考察,考查了空想社会主义与启蒙思想的对比,但这一考点的设计来看这是对山东卷传统的延续,近代思想的发展演变一直是山东卷的长效考点。

世界现代史题量设置为3个,分别考查一战后的国际秩序、二战前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变化,这也是传统高频考点,但是纵向对比以往山东卷、横向对比2024年其他地方卷,2024年山东卷选择题未涉及世界现代史一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殖民体系逐渐瓦解这一高频考点,而是放在了非选择题的考察上。

非选择题部分,延续山东卷传统: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世界史各一道。整体来看,试卷更多是对必修的考查,纵使第一个选择题涉及选修2“古代商业贸易”相关内容,但是,未学过选修也不会影响学生做题。综上,我们发现2024年山东卷:不回避长效重点、周年热点如长效重点:英国史、五史、中国式现代化,周年热点:中法建交、国民大革命;布点的小规律会有变化。

3.从考查方式看:情境创设方式丰富且延续山东特色,设问指向更加明确,对学科素养考查更加灵活。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除了回答了“为什么考”、“考什么”、“怎样考”即“一核”“四层”“四翼”外,还规定了高考的考查载体——情境,以此来承载考查内容,实现考查要求。

新高考以来,山东卷在情境创设上下足了功夫,“无情境不命题”“情境无处不在”,试题情境多元丰富,从形式上看除文字材料外,表格材料、图片材料也很丰富,不同形式背后又蕴含着课标中划分出的学术情境(如第3题以原始文献创设的学术情景)、 学习情境(如第1题以考古史料创设的学习情境)、生活情景、社会情境(第2题)

同时,“小切口、大视野”也是山东卷情境创设的特色。如2024年17题,以《儿童杂志》刊载的《谈谈鸦片战争》的会话摘编创设情境,从两位学生对话这种小切口入手,考查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全面客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考查世界视野里的中国近代史;如18题,以上海经济变迁映射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经济的变化,一座城市折射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经济走向复兴的历程,这也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考查;19题则以非洲作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区代表,考查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映射当下发展中国家仍然面临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秩序,以此引导学生扩大国际视野,增强国际理解,拥有博大胸怀,梳理爱国主义和关怀人类命运的观念。

除情境创设延续山东卷特色,与以往相比,2024年山东卷在设问指向上更加明确。据学生反馈,学生以往做非选择题总感觉无从下手,这一感觉在2020年最为强烈,但今年,山东卷在非选择题真正做到了有限度开放,学生在读完试题设问后,会有一个初步的答题思路,这也符合高考“从细处着眼、从实处着力”“高立意、低落点”的要求,也让学生在试卷上有话可说,切实引导教学。


通过丰富的情景,明确的设问,2024年山东卷对学生学科素养考查更加灵活,总体来看,无论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不再是单一素养考查,而是五大核心素养综合考查。


二、试题设计反思

目前来看,对2024年山东卷某些试题的的评价不一,答案各持己见,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套符合新高考的高质量试卷。

但是,个人对于17题设计有一些不成熟的看法:17题的主题是“鸦片战争”的时空之维,如果再能结合摘编的这则会话的年份1936年设计一个问题如《儿童杂志》为何会在1936年刊载《谈谈鸦片战争》这一会话,是不是更加符合主题中“鸦片战争的时空之维”?这样也更加符合历史学科学业质量水平第4层次中对时空观念这一素养的要求即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将其置于具体的时空的框架下。那这道题就和2019年高考文综全国Ⅰ卷第42题——评析钱穆《国史大纲》中观点有相似立意,更加符合中学历史课程所承载的教育功能,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备考建议

1.注重全面复习:

今年高考布点规律发生的变化及考察的内容,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一定要在复习中牢牢把握课标要求,对考察内容的复习要全面并且深刻。

所谓的全面并不是历史知识的简单累加,而是更应该注重知识的整合、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历史学的本质就是要探寻历史真相,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因此,首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加深对同一事件的认识,要注重各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唯物史观指导学生理解知识。新教材使用以来,特别强调唯物史观的引领作用。如选择题古代史四个题都可以看作是考查政治、经济、社会之间的互动;如非选择题16题、17题。其次,就是要强化学生对必备知识的记忆。不要认为提到“记忆”就是很LOW,必备知识的记忆是学科素养达成最基本的保障。再次,就是灵活运用知识。对于新教材中的新增知识我们也要重视,选修内容今年考的少并不意味着明年考的少,还是要把选修融入必修,这更有助于把握历史的全貌。


2.做好专题复习:


在复习中可以按照不同形式进行专题复习从考查内容可以划分成长效重点、周年热点类等专题复习;按照考查形式可以是表格类、漫画类等专题复习;从考查素养层面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等专题复习。


3.强化答题规范:


在平时就要注重锻炼学生提取整合信息的全面性、思考问题的角度的广阔性、表述问题的专业性。从非选择题的评分来看,非选择题得分的关键在于关键词表述的专业性,能够在大段文字中总结出核心信息并且加工整理成历史式地进行表达才是得分的王道。相比之下,时间紧任务重的阅卷背景下,学生表述的逻辑性则处于次要地位。

本文作者:薛均瑞,毕业于西南大学历史系,从教以来获得县优质课一等奖、县教学先锋、市优质课一等奖、市教学能手、中国好教育同课异构齐鲁联盟冠军、中国好教育全国比武大赛冠军、省一师一优课省级优课等多项荣誉。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