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观点评析(论)类小论文做题技巧

2024-04-29 09:39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82人

【解题步骤及方法】

观点评析(论)类大题的特点在于评价的对象不是具体的历史事物或历史现象,而是历史观点。历史观点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评价,由于历史观点是人们主观思维活动的产物,必然会受到阶级、时代、环境和个人素质等方面的限制,从而导致与客观事实有所偏差。因此还需对历史观点进行再“评论、评析”这种题型非常富于“历史味”,具有“借古鉴今”的功能,很受命题者的青睐。下面以高考题为例,分析着类题型步骤和解题技巧,从而得出规律认识。

一、题型特点:

1.提供- -段或- -组材料,要求学生从中提炼观点并加以评论(析、述)。

2.问题中列出观点,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评论(析、述)。

3.将史学界对某- -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观点罗列出

,要求学生从中选择-一种,运 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加以评论(析、述)。

二、解题步骤:

(一):提炼观点

1.归纳观点。阅读材料,逐步分析下列信息,后概括归纳历史观点。

(1)评论的客观对象; (2)评论者的主观认识;(3)有几个观点; (4)各观点之间的关系。

提炼的观点要简明精炼,不可摘抄原文,可引用个别关键词。.

2.选定观点

(1)明确答题要求。如果是材料中蕴含多个观点,根据设问要求选择

需论证的观点数量。如果仅有-一个观点,就以此观点展开论述。

(2)必须选定观点后再论证。要明确写出所选定的观点。

(二):判断正误

用词一定要确定。比如我认为……正确、我认为……错误等。正确、错误之后一定要用明确的语句把你的观点表述清楚。要对材料进行提炼概括,尽量不要照抄材料原文。(关键词可以引用)

(三)用史实来论证这个观点。史实要注意多角度分析。

思路一: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生活。

思路二:内因、外因。

思路三:国际因素、国内因素。

思路四:与该事件有关联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组织)等。

思路五:主观、客观。

不同的问题适用不同的思路,在审题时一定要先理清思路再写出答案,千万不能想一句写一句。史实与观点要紧密结合,要准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述要准确,层次要清晰。

(四)总结提升,得出结论。一定要有这一步,注意呼应观点,但不要简单重复观点,要上升到一定的认识高度,可以适当写一写应当怎么做,不必展开论述。

【真题导练】

1.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1940)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2)

指导语

注意审题,要求评析的是材料的整体观点或其中的某一具体观点,在此基础上,进而得出结论。材料的整体观点是:国人应当对中国历史熟知,并有温情敬意,从而推动祖国进步。评析时可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该观点出现的原因并进而评析其历史意义。最后,要得出结论,该结论要由以上评析自然得出,并且与材料中的观点不重复。

【参考答案】

示例一

观点:

钱穆认为“国民应该了解本国的历史”,我认为此观点正确。

论证:

国民读史可知:中国为人类物质文明做出贡献,如中国最早培植了粟、水稻,创造了丝绸、瓷器文明,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中国为人类政治文明做出贡献,如创立了先进的选官制度---科举制,促进了人才的流动;中国为人类精神文明做出贡献,如孔子创立儒家,逐步形成儒家文化圈的格局,四大发明推动了世界的进步,文学艺术的繁荣丰富了国人精神文化,影响了周边国家的发展。

1940年钱穆强调“国民应该了解本国的历史”,是为了宏扬民族精神,增强抗战必胜的信心。

结论:

总之,读史可使国民增强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力。

示例二:

观点:国人应对中国历史熟知而有温情敬意,从而推动祖国进步。我赞同该观点。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发表于1940年,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是抗战最艰难的时期。当时,中国国内流行历史虚无主义和投降主义论调,认为中国文明不如西方文明,中国处处不如外国,中国抗战必亡。在这种背景下,钱穆的这一观点有助于国人重温中华文明的辉煌灿烂历史,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从而壮大抗日力量,争取抗战胜利;从现实意义看,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重温这一观点有助于我们坚持“四个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结论:我们应当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增强民族自信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规律总结】命题呈现以下特色与变化规律:

(1)从材料形式看:新颖多样,与问题设计、能力层次形成有机联系。

(2)从考查内容看:既重视学科特色,又凸显与现实的联系。

(3)从答题要求看,视野更加开放,答案更加灵活。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