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2024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 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
热点二
2024年8月30日,国务院第40次常务会议通过《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自2025年1
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旨在规范网络数据处理活动,保障网络数据安全及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
热点三:
2024年11月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 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反洗钱法按照洗钱风险高低合理确定权 责义务,加强反洗钱监督管理,旨在解决实践中开展反洗钱工作的难点、堵点问题。
热点四:
2025年4月27日,《中国网络法治发展报告(2024年)》发布。这份首部国家部门层面发布的网络法治综合性年度报告,全面展现网络法治发展成果、总结网络法治工作经验、凝聚网络法治理念共识,既是《中国网络法治三十年》报告的续篇,也是中国网络法治发展年度报告的开篇。
1.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 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
2.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3.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5. 厉行法治需要实行良法之治和善治。
6. 全面依法治国要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7.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 统一。
8. 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 政权。
9.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10.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六道防线: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 司法保护。
11. 法律的三大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对全体 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12. 犯罪的三大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 性(必然法律后果)。
三、知识梳理
1
多部重要法律相继出台或者修订,从中你得出什么信息?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
(3)我国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不断完善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4)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2
为什么要厉行法治?(为什么要依法治国?)
(1)世界: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2)国家: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3)社会: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 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4)个人: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 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3
如何厉行法治,建设法治国家
(1)国家:
①厉行法治需要实行良法之治和善治。
②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
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3)社会:
①加强法治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
②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重视共同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和道德的教化作用。
(4)公民:
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4
如何理解德治与法治的关系?
(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 德的教化作用。
(2)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3)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4)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5
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1)政府:
①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 信力。
②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 主化。
(2)公民:
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6
作为青少年,如何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1)努力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
(2)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3)向身边的人及社会宣传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4)积极参加法律知识学习和宣传活动,提高法治修养。
(5)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敢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四、中考预测
( 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2025年“3 · 15”前夕,有媒体曝光某品牌黄焖鸡米饭多家门店的后厨乱象,此事件引发社会的广 泛关注。为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2025年3月13日,国务院食安办向山东省食药安办、 河南省食安办发出挂牌督办通知书。这体现 ( )
①维护食品安全是国家当前的中心工作
②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基本保障
③曝光乱象是解决消费纠纷的最后屏障
④国家通过行政手段维护市场秩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4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文物保护法》,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该法规定公民有劝止、检举和控告违反文物保护法律法 规行为的权利,同时也明确禁止公民买卖某些文物。由此可见 ( )
A. 法律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B. 法律规定了我们的权利和义务
C. 法律是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尺
D. 法律对所有人具有普遍约束力
3.2024年12月1日至7日是我国第七个“宪法宣传周”,期间,各地各部门以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目的是 ( )
A. 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
B. 加强宪法监督,促进法制统一
C. 完善宪法内容,维护宪法权威
D. 推进宪法教育,拓宽维权渠道
4. 下列四个选项中,最能体现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的是 ( )
A.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学前教育法
B.崔某因诈骗被北京市公交机关抓捕
C. 某校对违反校纪的学生进行处分
D. 小明的公司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制度
5 . 2025年3月24日, D7594 次列车运行在深圳北至东莞南区间时,旅客吴某某脱鞋将赤脚放在对面座 位上,不听从工作人员和邻座旅客劝阻,并用手拍打邻座旅客的手部。其行为构成扰乱公共交通工 具上的秩序违法行为,铁路公安机关依法对吴某某处以行政拘留处罚。这说明 ( )
①法不可违,守底线才享自由
②不守规则都会受到法律制裁
③要切实依法规范自身的言行
④全体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 对这个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 )
A. 实行良法善治,提高公民法治意识
B. 只要加强监督就能杜绝腐败的现象
C. 规范政府行政权,提高政府公信力
D. 国家要加大力度整治不作为的现象
7. 某区人民法院在党支部的引领下,强化党建与业务融合共促,凝聚专业调解合力,以司法之力护航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法庭设立群众来访室和执行接待室,搭建非诉讼纠纷化解“前沿阵地”,推动矛盾纠纷止于未诉。这一做法的意义是 ( )
A. 贯彻依法行政,彻底化解矛盾纠纷
B. 落实依法执政,提升政府服务效能
C. 发扬协商民主,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D. 坚持司法为民,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8.夫治国之本有二:刑也,德也;二者相须而行,相待而成矣。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①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德治的作用大于法治
②调节人们行为的社会规则只有道德和法律两种
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法治作用大于德治
④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 为进一步落实“三定三联”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要求,增强社区居民的法治意识。近日,深圳龙岗区检察院的党员们走进横岗街道华乐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三定三联”普法宣传活动。开展这一普法宣传活动 ( )
A. 能确保全面实行良法之治
B. 有助于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C. 体现人民法院行使检察权
D. 让所有公民都能尊法守法
10.2025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烈士褒扬条例》等一批重要的法律法规正式施行。这表明 ( )
A. 有了法律制度就等于有了法治
B. 我国的法律体系已经非常完善
C. 法治要求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D.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2024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自2025年6月1 日起实行。以下是该法的部分规定:
在特殊儿童照顾方面:规定表明对有特殊需求的学前儿童予以特殊照顾,普惠性幼儿园应当 接收能够适应幼儿园生活的残疾儿童入园,有关部门应当依法组织开展相关评估和争议解决工作。
在规范信息处理方面:规定表明幼儿园等单位和个人在收集、使用、提供、公开或者以其他 方式处理学前儿童个人信息时,必须取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1)材料一中,特殊儿童照顾方面和规范信息处理方面的规定分别涉及儿童的哪些权利,以及分 别体现了什么保护?(4分)
材料二:除了学前教育法之外,我国还陆续颁布了学位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等法律法规,并 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对此,小吕说:“只要出台学前教育法等各种法律法规,就能全面推进 依法治国。”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对小吕的观点进行评析。(6分)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文物保护 法进一步强化了对文物的保护力度,明确了文物保护的要求和管理责任,同时加大了对违法行为 的处罚力度,明确了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1)结合材料一,说明修订文物保护法的必要性。(6分)
材料二:小红同学对文物比较感兴趣,当她知道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开始施行后,在网上查找到 了这部法律的立法过程,以下是她整理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24年修订)修订过程 |
根据党中央决策部署,中央宣传部牵头,会同文化和旅游部、司法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 委等单位扎实推进法律修改工作。 |
文物保护法修改草案经过多轮征求有关部门和相关专家的意见,并多轮向社会广泛征求意 见,赴多个省市开展调研,深入基层一线听取建议,最终形成法律修订草案报审稿。 |
2024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文物保护法》,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 |
五、参考答案
选择题:
1.D 2.B 3.A 4.B 5.C 6.C 7.D 8.A 9.B 10.D
非选择题:
(1)①受教育权;政府保护(学校保护)。(2分)
②隐私权(人格尊严权);家庭保护。(2分)
(2)①小吕的观点错误。(1分)
②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出台并实施各种法律法规有利于为推进 依法治国提供法律保障。(1分)
③但是,厉行法治不仅需要实行良法之治,还需要善治。全面依法 治国,还要实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 一。(3分)
④因此,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仅需要有良法,还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1分)
12. (1)①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②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③推动立法与时俱进,是适应社会发展、坚持良法善 治的必然要求。
④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文物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2)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领导立法 工作。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
④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的本质属性。
⑤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⑥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 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⑦该法的修订过程坚持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每点2分,答出四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