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议论文说理有层次,思想有深度的技法

2024-05-06 20:13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213人

从2021年高考作文阅卷反馈的情况来看,大部分考生写议论文有一个通病:论证都在同一平面上滑行,缺少深入说理的层次。那么,论证时如何具有深入说理的层次呢?

论证“路标”一:以时空远近的转换,由古至今,层层推进。

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在运动、发展、变化之中。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发展”是事物运动最本质的特征。议论文论证要彰显层次,应抓住这一最本质的特征,既看现在,又看过去,推知未来。若把问题看作一成不变,就不可能揭示事物的规律,就必然违背事理,因此以时空远近的转换,抚今追昔,这样层层推进,论证就更有深度。

逻辑思路:围绕中心论点在主体段以“时空远近的转换”由古至今呈现。

表层次的“路标”词:

1.“以往……现在……”;

2.“古时……,近代……,如今……”;

3.“回望过去……,立足当下……,展望未来……”。

片段示范

……铭记“可为”,掬河汉万顷,力争“有为”,擎华夏巨旗,吾辈少年当奉绵薄己力,筑祖国华章。

回望过去,先辈们筚路蓝缕,创造可为。建党100周年,是无数个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忧国忧民,鞠躬尽瘁,将个人的小“可为”化为涓涓细流,汇入波澜壮阔的时代大“有为”之海。李大钊寻求救国之路,让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在中国闪烁;……他们奉献生命铸就了当今国泰民安的“可为”时代,为我们的“有为”创造了条件。

立足当下,青年人承续其志,积极有为。站在“百年难遇之时代”的新起点,思先辈创造之“可为”,我们应勇续前辈先志,敢擎华夏巨旗。如黄文秀者,深耕脱贫攻坚战场,将美好年华献给小康事业;……当代青年正为祖国社会主义事业伟大画卷积极填上“有为”的一笔。

展望未来,在可为的时代,青年必将更有作为。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展望未来,“十四五”规划的美好开局,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开启新的征程,吾辈青年既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铭记可为奉己力,更加奋发有为筑华章!(选自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优秀作文《铭记可为奉己力,奋发有为筑华章》)

这是节选作文的主体部分。作者运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分别从“回望过去”“立足当下”“展望未来”三个方面以“发展”的眼光对话题进行全面而深刻的阐述,而三个方面在时间上逐层递进,时间纵深感强,气势磅礴,彰显出的层次感,使“可为与有为”之间的逻辑关系在论证的深刻性方面高人一筹。

论证“路标”二:以范围大小的不同,由小及大,逐层递进。

一般来说,命题材料中展示的现象或触及的话题,通常是未经提炼的感性材料。而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就需要先选取与材料贴合的“个别”,再上升到“一般”,这就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一般”可谓是关键一步,是作文的升华,也是逻辑思维的呈现。而论述范围由小到大,层层递进,符合从“个别”到“一般”的认知规律。由“个别”上升到“一般”,作文才能渗透规律性认识,更加理性,更加严谨。

逻辑思路:紧扣中心论点以“范围大小的不同”由小到大呈现。

表层次的“路标”词:

1.“个人……,家庭……,国家……”;

2.“小我……,民族……,国家……”;

3.“上海……,中国……,世界(全球)……”。

片段示范

……时代在变,责任在肩,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更应该不忘初心,笃志前行。

于小我,不忘初心,当一路高歌一路行。纪念日太多太多,小到父母生日,大到各类节日,但我认为于我而言,最有意义的纪念日当属高考。十年苦读,一朝亮剑,应心怀梦想,整装待发,奔赴考场,为实现梦想的最后一战而奋斗……正因如此,我们应该不忘初心,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一路高歌一路行。

于民族,不忘初心,当坚守民族文化之魂。纪念日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民族历史,更是我们的民族文化之魂。民族节日是我们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探求民族脉络的方向标,是不能被我们忘却的纪念日。正是如此,中华民族应该不忘初心,传承民族节日,坚守民族文化之魂。

于国家,不忘初心,当山河锦绣国泰民安。对于国家而言,纪念日是我们曾经饱受屈辱今已富强的伟大祖国的华诞,是我们筚路蓝缕践行初心使命的中国共产党的生辰,是我们纪念英雄铭记历史的国家公祭日,……这是我的祖国,饱受屈辱又顽强不屈,跌入泥潭又重新爬起,这是她的初心,是国泰民安。(选自2021年高考天津卷优秀作文《笃志前行,初心驻于岁月中》)

考生从“小我”“民族”“国家”三个层面围绕中心论点“纪念日的意义”进行论证,论述范围由小到大,由个别到一般(“个人”层面——“民族”层面——“国家”层面),每一层段首,都清晰地展示出各段的段意,其作为“路标词”,层层推进,思路分明,逻辑严谨,凸显了有层次感的说理论证,从而深入阐明主旨,让“笃志前行,初心驻于岁月中”具有了不可辩驳的说服力。

论证“路标”三:以语意程度的轻重,由浅入深,步步深入。

语意程度的轻重,是指主体部分各语段之间意思表达程度不同——有程度浅、性质轻和程度深、性质重的差别。而语意程度的轻重,常体现于递进关系中。即主体部分各个语段意义,程度由轻到重、由浅入深,不断递进,论证的层次向纵深展开,一层比一层深入地揭示论题的内涵,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的阐发。由浅入深的原则,完全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具有严密的逻辑。

逻辑思路:依据中心论点以“语意程度的轻重”由轻到重呈现。

表层次的“路标”词:

1.“最、尤其是、根本、正是、真正”;

2.“甚至、尤其、不仅……而且……”;

3.“还……更……”。

片段示范

……“强”与“弱”并不能永恒保持,后天是否努力才真正决定成功与否。

强弱之变,在于能否“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

如今,我们有些青少年,虽是年轻力壮,可他们的“体育活动”不是整日里枯坐,就是疯狂地玩游戏……如此肆意挥霍和消耗自己的天分,不弥补、不增长它的储量,终会强转弱。体育之效,就表现在强身健体。今天,体育课纳入中考,全民健身运动遍及社区乡村,“强国必先强民,强民必先强体”的号角已经吹响……

强弱之变,还在于能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一个人躯体强壮而意志虚弱,不思进取,那他就会由强转弱;一个人躯体弱小但意志强大,毅力顽强,那他就能由弱转强!因为再强健的肉体终将化尘入土,而意志的顽强则让强者自古留名。从“东亚病夫”到“东亚巨龙”,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折射出了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

强弱之变,更在于能否“至真至深,砥砺前行”。

在人类社会,强者的最高境界是“至真至深”的正义力量。没有文明做底色,没有正义做底蕴,一切的强大都是虚弱的必然。二战时的德国战斗力爆表,希特勒作为战争狂人野心勃勃,实力不可谓不强,可是最终结局“强得快,亡得早”!回顾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史,我们的国家由积贫积弱到如今的繁荣昌盛,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能够砥砺前行,代表人民,代表正义,代表人类共同的道德力量。(选自2021年全国新高考I卷优秀作文《体育之效,强弱之变》)

作者紧扣中心论点“‘强’与‘弱’并不能永恒保持,后天是否努力才真正决定成功与否”,从三个层面进行论述,每个层面的语意单独成段并引领下一个语段。每个层面的语意通过关键词“在于能否……还在于能否……更在于能否……”彰显层次由浅入深递进——先野蛮其体魄,再文明其精神,最后上升为正义力量,使得“强弱转化产生的启示”所带来的深刻认识具有了鲜明的层次感。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