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古代史部分新增内容初探

2024-03-29 15:00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1189人

新教材自2019年问世以来逐步推广,随之而来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新教材有哪些地方是新增的内容?哪些地方有改动?新课标又有哪些新增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将在近期陆续推出“新教材新增内容初探”系列文章。本文将从新课标入手,依托新教材课本内容,根据新课标顺序逐步进行梳理。由此看来,这个工作量是不小的,笔者尽可能在年内完成。欢迎读者分享支持并提出宝贵意见!

 

第一部分 

《中外历史纲要(上)》

注意:本文只列举新教材新增内容对应下的新课标内容,其余课标不再列举。重点和重要新增概念红色加粗标注。

1.1早期中华文明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

课本内容:第1课

分析:这一部分是中国的原始社会时期,该课程标准下的内容绝大部分属于新增内容,并且比旧教材叙述更加详细,史实更加新颖,突出强调了中华民族起源的历史悠久、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和初中历史知识有所联系。

新增内容或概念:文化遗址、石器时期、部落联盟、氏族社会、邦国私有制的产生、阶级分化、早期国家、二里头遗址、《夏小正》、敬天保民思想、内外服制

重点核心素养: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多元一体、华夏认同


1.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社会及思想变动

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分析:这一部分新增内容较少。

新增内容或概念:三家分晋

重点核心素养:华夏认同


1.3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课本内容:第3-4课

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

分析:这一部分是变动比较多的地方。新教材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大范围的增加,充分展现了秦汉时期尤其是汉武帝时期中华民族创造的优秀历史。

新增内容或概念: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暴政、秦汉之交的史实、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开疆拓土、尊崇儒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丝绸之路、边疆管理、光武中兴出现的条件(尚书台)、外戚宦官干政、清议、党锢之祸、太平道、黄巾军、史学、乐府、《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两汉其他科技成就、豪强地主、编户齐民、两汉留下的优秀精神财富。


1.4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课本内容:第5-8课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城的新成就。

分析:这一部分时间跨度较大。考生应该对这一时期的政权更迭有个基本的了解,重点应放在隋唐时期。

新增内容或概念:士族专权、王与马共天下、江南地区的初步开发、隋朝的政治经济建设、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谥号庙号和年号、天可汗、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和民族交融、唐蕃会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九品中正制、赋税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两税法)、《唐律疏议》、无神论思想家范缜、魏晋玄学、裴秀《禹贡地域图》、《千金方》、《唐本草》、中外交流(法显、玄奘、鉴真)、域外文化

重点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嘎仙洞)


1.5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课本内容:第9-12课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分析:正如单元导语所言,这一部分又是我国少数民族的活跃时期。表面看该阶段政权林立,似乎战争不断,但实际上不同政权之间有较长的和平对峙时间,“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单元题目本身亦可看出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大家庭,他们共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辉煌历史。本单元简单列举了少数民族政权主要的政治制度建设成就。对该历史时期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宋学泰斗漆侠先生的《辽宋西夏金代通史》。该单元学习重点仍然是两宋时期的史实。

新增内容或概念: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四监司、三衙、路级机构、府州军监)、文治、崇文抑武、燕云十六州、北宋的募兵政策、南北面官、行营(四季捺钵制:课本中有涉及但未点出名词)、西夏的制度建设、金元明北京城址变迁、猛安谋克、大定之治、小尧舜、大理政权、四大汗国、文天祥、元驿道和驿站、四等人制、马可波罗来华、宋朝农业发展、釉里红、煤的使用情况、榷场、经济重心南移南北分卷制度社会变化(科举制的变化、门第观念的变化、人身依附关系)、理学别称“道学”、理学的客观唯心主义倾向、元朝科举考试的改变、元杂剧与诸宫调、沈括《梦溪笔谈》、少数民族文字情况、《蒙古秘史》、八思巴、汉语拼音化、两宋史学成就《资治通鉴》

重点核心素养:时空观念(经济重心南移、辽宋夏金元的对峙)

 

1.6明至清中叶中国版图的奠定、封建专制的发展与社会变动

课本内容:第13-15课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分析:本单元是封建王朝的最后两个王朝。旧教材围绕着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情况介绍的比较多。新教材主要改变的是把明清两个朝代更加明显地置于世界历史发展的整体演进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是全球史观下的明清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变化,叙述时注重中西对比和联系。比如第13课“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第15课“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这两个标题下的内容。这种突破更有利于学生把握明清时期的历史方位。

新增内容或概念:东厂、锦衣卫、郑和下西洋、戚继光和俞大猷平倭、葡荷西在中国的侵略活动、土木堡之变(课本中有涉及但未点出名词)、乌思藏、明清八股文、康乾盛世、奏折制度、文字狱、清朝疆域的开拓情况(台湾、蒙古族地区、新疆、西藏等)、理藩院、改土归流、土司和流官、将军辖区、办事大臣辖区、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