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将李弥:侥幸逃脱粟裕围歼,搜罗1万残兵,竟称霸金三角11年

2024-04-16 22:40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611人

国民党军十三兵团司令李弥,是国军将领中较有传奇色彩的一位。他在淮海战场被粟裕打得丧失信心,手下数万人灰飞烟灭。然而他随后转战云南,率一股万余人的残兵盘踞于金三角,竟然延绵24年之久无人能敌,可谓传奇之极了。

一、崩溃的李弥

李弥是华东野战军的老对手。

1945年抗战胜利后,李弥即率第八军北运青岛,和我军胶东部队交过几次手。1947年7月,李弥率整编第八师在临朐与粟裕亲自率领的华野东集团遭遇。华野当时刚刚经过南麻战斗的失利,部队士气有些急躁飘浮,想拿整8师这个不太出名的部队开刀,一雪前耻。

没想到天气突变,接连下了几天的大雨,华野攻击火力受影响。加上进攻战术组织得不好,打成了消耗战。李弥守得很顽强,而且占据着地利优势,最终以4500人的代价,给华野造成1.15万人的伤亡,粟裕含恨撤兵。

淮海战役开打,国民党军进行了整编扩军,李弥、和邱清泉、黄百韬等人都由军长升为兵团司令,李弥任第十三兵团司令,统领第八军、第九军和一一五军,后来又搜罗老弱残兵成立了一个六十四军,实际骨干兵力只有八、九两个军。

李弥兵团是国民党军淮海战场的次等主力,与邱清泉的二兵团、黄百韬的七兵团、黄维的十二兵团都不能相提并论,所以李弥一直打得是滑头仗,不敢和华野硬拼。

1948年11月黄百韬兵团被粟裕包围于碾庄圩一带,李弥奉命解围,其骨干部队第八军进攻至麻谷子一带,遭遇华野阻援部队强力反击。第八军损兵折将,李弥向剿总要来空军助战,以五百磅的炸弹狂轰麻谷子。飞机炸过后,又用燃烧弹、迫击炮、野炮轮番轰炸。

麻谷子不过一个小村子而已,地处平原,根本没有什么地利可言。守卫此处的是华野七纵21师的部队(不知是哪个团),不知道他们用的什么办法,在如此暴烈的火力之下仍然活了下来。英雄的官兵们心中早已忘却生死,只牢牢记住一个命令:坚决阻止国民党军向碾庄靠近。

火力覆盖后,李弥来到现场,略带轻蔑地对第八军军长周开成说,搜索一下战场,顺手占领了吧。

哪知周开成刚派出部队往麻谷子阵地上走,对面华野的机枪如同暴怒的火龙,一顿扫射,国民党军被打倒一片。李弥察知情况,惊愕的半天没缓过来。后来对170师师长石建中说:“他们是人不是神,就是钢铁都要熔化,为什么能这样顽强呢!”

李弥兵团最终没能完成解救黄百韬兵团的任务,得知黄百韬战死的消息后,李弥兔死狐悲,沮丧之极。黄百韬手下有5个军,实力近三倍于十三兵团,兀自被粟裕巨蟒缠身全部吞掉,自己这点兵又能有什么作为呢?

1948年12月,杜聿明率邱清泉、李弥、孙元良等兵团撤离徐州,李弥本来担负着掩护邱、孙两兵团的任务。但此时李弥早已丧失信心,未经战斗便和邱、孙兵团一起撤退。

不过先跑后跑都没有区别,李弥与邱清泉、孙元良殊途同归,都被华野包围于陈官庄一带。

大厦已倾,李弥丧失了统军大将最后的尊严,穿上一身沾有血迹的士兵棉大衣,混在伤兵堆里逃出战场。他自己的衣服则找了个长像近似的士兵,叫他穿着当替死鬼,还假意哄骗该士兵若能脱险必有重赏。

李弥侥幸逃回徐州城里,隐藏在一家商号。过了一段时间,李弥听街上人说,国民党三个兵团司令死了两个,他大概明白,那位替死鬼士兵战死了,而且被解放军误认作李弥本尊。

当时华野已经准备全军南下,对北面的解放区管制松了些,李弥趁机从徐州坐火车到济南,再沿胶济铁路坐到高密。高密以东还是国统区,火车无法向东,李弥在高密旧友的帮助下,坐在一辆独轮车上,假装去青岛看病,蒙混过关逃过解放军的盘查,逃到了青岛。

二、称霸金三角

李弥辗转从青岛坐船回到南京,面见了蒋介石。风雨飘摇之际,蒋介石也不再责骂李弥,而是叫他随意发挥立功赎罪,重组第八军乃至十三兵团。

当时国民党正在不顾底线地强征江南青年当兵,李弥一边搜罗从徐州溃逃回来的散兵游勇,一边以兵团司令的名义招兵拉夫,居然又凑起第八军的架子——虽然只有万把人马。

李弥重建第八军的同时,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一路横扫江南。李弥带着第八军且战且退,一路退到云南。国民党军将第八军和第二十六军合编为第八兵团,继续负隅顽抗。

1950年1月卢汉在昆明宣布起义,但这场起义并没有带来云南全省的解放,云南大部地区还被蒋军控制。由于云南境内军队体系庞杂,指挥不统一,为了保住这块陆上最后的地盘,蒋介石一度要派顾祝同到云南统一指挥。

顾祝同百战之余也是神魂俱丧,哪敢自蹈险地,百般疏通关系,怂恿陆军副总司令汤尧到大陆替他“效忠党国”,汤尧鬼迷心窍地同意,坐飞机来到云南,取代李弥担任八兵团司令,指挥诸路残兵向昆明发动反攻。

不得不说,李弥是个十分精明的人。第八军虽然是他呕心沥血重新组建的,但当此关头,他知道凭云南这点军队,万难抵挡得住解放军攻击,于是甘心让出军权,由着汤尧去指挥。

结果不出所料,汤尧全军覆没,本人也被俘虏,汤尧自嘲说,我是坐飞机给解放军送上门的俘虏。

八兵团的残余部队约1500人逃出国境线,窜到缅甸北部的丛林中,与当地的恶霸、头人、马帮相结合,纠集到3000余人,其中两个头目,都是八兵团序列里的团长。

这股残兵盘踞在缅甸的小勐板,自称“复兴部队”,在那里招兵买马、征粮派捐。缅甸政府调兵来驱逐这支国民党军残军,没想到这股几千人的残兵居然勇武无比,击退了拥有飞机大炮的缅甸军。

经此一战,逃缅残军进一步扩大势力,大本营转移到孟撒,一边搜罗从云南逃来的国军残兵,一边在当地招兵,到1951年,实力居然扩充到9600余人。

蒋介石闻此消息,喜悦之情不亚于金门战役获胜。为了更好地控制住这支武装,立即派李弥取道前往缅北,以云南省主席和云南救国军总司令的名义,指挥这支部队。

一下子扔过来两顶高帽,李弥心里其实充满苦涩。他本不是蒋介石心腹,没指望过当省主席这样的大官,所以乌纱帽丢过来,他首先想到的是危机。

2月1日,李弥从台北坐飞机飞到泰国首都曼谷,本来应当立即转道缅甸,到前线的部队去。但李弥打了个折扣,他不明虚实,不想贸然前去,而是在曼谷的豪华宾馆里,向前线部队发去一系列命令,安排了几个心腹将领担任师长、团长,并了解了前线的一些情况后,李弥才于一个多月后的3月11日到达孟撒。

但谨慎的李弥一到前线,立即两眼放光,大胆地决定对云南发动反攻。

原因在于云南省系和平起义,没有经过大规模的战争,云南边境地区山川连绵,少数民族杂居,许多偏远地方都控制在土司和部族头人手里,解放军还未能有效控制云南全省。

加之西南川、黔、康、桂诸省国民党残兵败将大多逃到云南,他们与当地的土豪劣势互相勾结呼应。这种错综复杂的形势,极易进行反攻。

1951年3月18日,李弥兵分两路,一南一北,一主一次,目标直指云南边境的沧源县。当时我人民解放军主力屯驻于昆明、澜沧等大中城市,边境的县城仍然依靠本地少数民族首领控制,沧源县县长田兴武和武装大队队长田兴文都是佤族的头人,副县长吴任是上级派来的共产党员,力量很弱小。

李弥打了一个出其不意,北路军攻下沧源县城,南路军也袭扰了一些县城。李弥随即大造动静,一边向沧源县城大发告示、传单,向老百姓宣传杜鲁门已经出兵朝鲜,国军将要反攻大陆,还装模作样发表了一通《八章约法》,声明将拯救民众于水火。

谁料李弥弄个剃头挑子一头热。

国民党军骚扰百姓非止一日,天下谁人不知。好不容易被共产党撵走了,傻子才想让你们回来。沧源县虽然少数民族多,但老百姓们一点也不傻,知道谁好谁坏,国军打过来之前,县城的青壮年早就逃之一空,只剩下一些老年人看守门户。

国民党军贴标语、发告示忙活了好几天,不见一个百姓来看,闹了个大写的尴尬。

台湾方面却兴奋异常,对外宣称云南反攻救国军不日即可突入云南腹地,拿下省城昆明。李弥还煞有介事地请求,待本部拿下昆明后,请国府迁都于昆明,正式开启反攻大陆之路。

事实真有李弥吹得这么顺利吗?

三、金三角鼻祖

事实与宣传,往往是两回事。

李弥的主力攻下沧源县城,只不过征服了佤人部族的土著武装,根本没遇到哪怕一个班的解放军部队。

据第八军副官邓克保在《异域》一书中回忆:

沧源于4月25日中午克复(实际应是5月15日,作者注)。我是第一次到这个边陲小城,那拥有1000多户人家,只有一条街道的破败城垣,寂静如死。我没有故旧可访,但我希望能看到一个当地人的面孔,结果什么都看不见。对我们这些重返国土的国军,没有鞭炮,没有欢呼,大街上黄土飞扬,也没有人影,家家关门闭户。除了我们弟兄的岗哨,便是政工队员们在兴奋而忙碌地张贴布告标语和散发传单。……

闹了半天,打下一个大点的镇子,而且不设防,尴尬至极。

微信图片_20210803090629.jpg

地处边陲的沧源县今貌

我云南军区得知李弥攻入云南的消息后,6月3日,根据刘邓首长和四兵团陈赓司令员指示,云南军区调集5个主力团的兵力,在思茅地区基干团和云南公安二团等地方兵力配合下,发动突然袭击。

兵力运筹基本原则没有什么奥秘,仍是我军南线大追歼时惯用的大范围迂回:两个主力团向沧源县边境迂回前进,主要负责兜击、封锁李弥退入缅甸的退路,另外三个团则直扑被敌人袭扰的沧源、孟边等县,与敌人主力决战。

我军五个团加地方部队一万人有余,李弥兵力约八千,基本上是等倍兵力,照我军一贯的多倍兵力决战的惯例看,云南军区对李弥是十足的蔑视。

结果也是意料之中。

敌人南路军在孟连被我军包围,一交上火,熟悉的味道、熟悉的对手又来了,国民党军一触即溃,二千多人部队,伤亡二百多人便四散奔逃,纷纷乱乱地散入山林。虽说把自称正规军的国民党军脸面丢光了,不过倒也不全是坏事,一千多号人散入茂密的丛林里,我军也拿他们没办法。

北路主力也没好到哪里去,李弥亲自督战、其主力师长李国辉亲自指挥,结果被歼灭1200余人,眼看打不过,只好丢了沧源,撤回缅甸孟撒。

这次进攻失败后,李弥再也不敢集结主力进攻云南,这点本钱根本经不起折腾。以往在国内随便怎么打,打光了接着就能拉壮丁补充,现在是在外国,打一点少一点,首要问题是生存。

李弥因此把重心转移到经营根据地上来,经过深思熟虑,他作出一系决定:

1.在孟撒修建飞机场,实现与台湾、美国直联,以便进行武器与物资支援。

2.开办反共大学,培训反共骨干,灌输反共意识。

3.进行本土化发展,与缅甸边境的反共集团、土匪队伍、缅北的少数民族反政府武装,乃至与老挝、泰国的反共集团合作,扩大地盘,征收本地人当兵。

这些举措很务实。缅、老、泰三国交界之处历来是三不管地带,利于独立武装的生存。到1953年1月,李弥部队扩充16500人,编为4个师、16个纵队。后来在美国人的资助与纵容下,李弥部队又扩充至1.8万余人,力量日益强大。

微信图片_20210803090636.jpg

李弥控制的地盘也越来越大,横跨缅北掸邦、瓦邦、科康、景栋4个省,南北长530公里,东西宽280公里。

李弥手有武装,实际上成了这一地区的草头王,他公然接管了这一带的鸦片生意,并公开设立一些行政机构,征收公粮、关税,征拉民夫。坊间据此称李弥为缅老泰“金三角”地区的创始人,虽说并不严谨,也不算言之无据。

李弥这人十分精明,时不时地派兵向缅甸腹地进攻骚扰,打也不是大打,而是一击即退,达到吓唬缅甸人的效果后就撤,把中国老祖宗传下来的三十六计运用的曲尽其妙、炉火纯青。缅甸人打不过李弥,只能忍气吞声地向联合国求助。

李弥从军二十余年,打日本、打解放军鲜尝胜绩,在缅甸却成了战无不胜、收发自如,军人得有此境界,也算不枉从戎一回了。

异国军团弄出来一个国中之国,缅甸政府时刻忧心,一直向联合国申诉,矛头直指美国暗中纵容。美国虽然一贯浑不吝,在这种问题上从来不要脸,但缅甸地处中南半岛,说来也是中苏越印几个国家间的重点国家,真把缅甸惹翻了以后也不好办,于是答应解决李弥问题。

蒋介石迫于压力,于1954年宣布把李弥调回台湾,并把驻缅军队的核心主力193师7000多人一同调回。

缅甸政府没达到彻底驱逐蒋军的目的,但好歹走了一大步,不容易,缅甸政府忍着恶心感谢美国调停。

不过从事实看来,缅甸这个恶心白忍了。

蒋介石所谓的调离李弥、撤回主力师全都是幌子。李弥并没有回台湾,而是隐藏在泰国曼谷,乔装改扮,继续就近指挥驻缅军。193师虽说调走了,却又调过来一个93师,兵力规模基本相同。

蒋军盘踞金三角的局面仍在持续,缅甸政府经过漫长的上诉与武力讨伐失败后,终于意识到问题的关键,要解决这股残军,只能救助于他们的天敌:

中国人民解放军。

四、残军彻底瓦解

缅甸政府知道,新中国同样对残军耿耿于怀。

缅甸残军曾于1957年对云南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进攻。不过所谓的大规模,说出来可能怕诸位看官忍俊不禁,蒋军这次进攻的兵力,只有1400余人。

之所以用大规模一词,乃是因为前几年袭扰云南的兵力更少。李弥不敢用大量主力进攻,一直都是派数十人、百余人的规模,不断袭击解放军的哨卡和边境城镇,从不敢进行连以上部队的集中攻击。

为什么突然改变策略了呢?因为蒋介石派了一个新指挥官,柳元麟。

柳元麟是黄埔四期生,长期在蒋介石的警卫部队中工作,与蒋关系较为密切。蒋派他指挥前线军事,有意让他以钦差大臣的身份镇抚前线诸将。

李弥很聪明,察觉到蒋介石细微的心思,在曼谷甘当幕后大佬,对前线的事不多过问,柳元麟得以放开手脚大干。不过此公不善于和一线将领处关系,他手下共有5个军长,因为一上任就大抓军权,和军长们起了冲突,闹得3个军长都对他阳奉阴违。

柳元麟想靠军功树威信,不顾众寡悬殊之势,改变李弥不打大仗的策略,强令第一、第二、第三军集结兵力向云南攻击,目标是占领昆明。

三个军长吕维英、甫景云、段希文认为柳长官简直疯了,就算能打到昆明,深入云南腹地这么远,岂不是找上门送死。三个军长你有困难、我也有困难,最终只派出1460人,交给柳元麟亲自指挥。

解放军的主力团就部署在边境县城,严阵以待无懈可击,柳元麟只抢劫了几个村寨,见实在无隙可乘,灰溜溜地撤了回去。

缅甸政府随后对缅北蒋军进行了第三次讨伐,可怜缅军实在无能,连换了指挥官、内部一盘散沙的蒋军也打不过。没奈何,舍了脸面去求中国吧。

1960年1月,缅甸总理吴奈温访华,与中国达成了合力剿灭缅北残军的协定。当年10月底,在昆明军区司令员秦基伟将军指挥下,我军集结了5个团又1个营的主力,在缅甸政府的配合下,悄悄越过中缅边境,杀向缅北残军的驻地。

蒋军之前之所以敢肆无忌惮地中缅边境占领地盘,就是吃准了解放军不会越线进攻这个底线,此时解放军主力来攻,残军毫无防备,瞬间被消灭4个师800余人,毙2名师长、1名副师长,生俘1名师长、1名副师长。

但是仗打到这里,突然按下了暂停键。

原来缅甸政府对中国军队存有戒心,在中缅协定里规定,解放军越线攻击不得超过20公里。

我主力军打败这股蒋军后,再往西南进攻就超过20公里了,因秦基伟将军命令暂停前进。

柳元麟探知这一情况,采取了避中击缅的战略,北面部队全撤回来不和解放军接触,全力与缅军交战。

缅军不得不主动改变协定,请求解放军深入追击,不限距离。解放军随即南进,不费什么功夫很快荡平了残军的巢穴。柳元麟不得不率部逃入老挝和泰国境内。

战争于1961年年初结束,国民党驻缅残军称霸于此的历史宣告终结。

迫于国际压力和现实情况,蒋介石公开宣布下令将驻缅残边彻底撤离,但念及残军在彼生活多年,有家有室者甚多,因此采取自愿撤离原则,愿来者来,愿留者留,不过留下者不再给予资费。

由此,驻缅残军大部分撤回台湾,只留下3000余人仍然盘踞不走。但这3000人已不成气候,长期居留曼谷的李弥见大势已去,也带着万分无奈返回了台北。

剩余残军在缅、中、泰、老诸国杂缝中勉力维持,好似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不断有士兵逃回云南,返回祖国怀抱,其最后一任指挥官吕维英(也就是曾经的第一军军长)也终于回到云南,向人民解放军投诚。

李弥身在台湾,还不断给金三角的残部写信,一直鼓励他们战斗下去,为反攻大陆而奋斗。但无论垂垂老矣的李弥,还是在缅甸朝不保夕的残军,都知道反攻大陆已是镜花水月,终成虚幻了。到1989年,国民党军残军彻底瓦解,这段长达40年的国民党军异域军事史终于告一段落。

李弥于1973年12月7日病死于台北。柳元麟则活到1997年,亲眼目睹了这桩史事的结束。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