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梧桐”,情感多元、精神内涵丰富的中国古典文化意象

2024-04-19 22:34 来源: 高考学习网 本文影响了:1756人

梧桐是原产于我国的一种常见落叶乔木,它常常被古代文人们用于诗文中寄寓情感,由于在古代文人的情感抒发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古典诗词中,“梧桐”便成为了一个常见且典型的意象。

梧桐,树干光滑挺直,可高达15~20米,树叶阔大,属于梧桐科(分为梧桐,可可,苹婆三类)下分支的梧桐属的植物,尤以长江流域居多,在南北方均有栽培。在我国最早有关梧桐的记载出现在《诗经》中,《诗经》中的《大雅》中有“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大雅》是西周时期的诗歌,由此可知,在先秦西周时期,梧桐已经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并且已经以传统文化的姿态出现在了文学艺术中。

自《诗经》后,在往后的历代文献中,梧桐常被提及,如先秦时期的《尚书》、《庄子》,北魏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西汉时期“韩诗学”创始人韩婴的《韩诗外传》等等文献中对梧桐均有提及。梧桐自春秋战国至唐代,经历了被种植于皇家宫苑到私人园林,由稀少到普及的过程。自唐起至清代再到近现代,人们对梧桐的种植热情从未减退,庭院里,行道旁,门前窗下等等都可常见到梧桐树挺拔而立的身影,“梧桐”这一意象也作为多种意蕴象征反复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其中尤以唐诗宋词为盛。那么关于古诗词中梧桐常见的象征意蕴,以下作以分别解析。

象征高洁的品格

《诗经》中有诗云:“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古之“凤栖梧桐”就此而来,这是最早关于凤凰栖于梧桐之上的传说出处,“良禽择木而栖”的谚语便是由此衍化而来。梧桐树身姿挺拔孤直,树皮光洁不裂,传说中的祥鸟凤凰非梧桐不栖,梧桐客观的外形特点和神话传说共同作用使其有了象征人品高洁之意。

李白有诗“梧桐识嘉树,蕙草留芳根”(《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以“梧桐识嘉树”比喻王羲之与谢安志同道合,同为忧国忧民、救民水火的先贤,正如梧桐那高尚的品性,受人敬仰。王安石在《孤桐》中写道:“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此诗是王安石推行变法遇阻时所写,整首诗取孤桐为象,写其挺拔、正直、不屈的品格,以孤桐自况,以此表达自己坚决不屈推行变法的决心,正是梧桐象征高洁品格的深意使王安石以梧桐为象托物言志,抒怀心中理想志向。

象征坚贞的爱情

梧桐本是雌雄同株,但古时相传梧为雄,桐为雌,二者同生同死,因此孤高挺直的梧桐成为了伉俪情深的象征,诗词人们在描绘男女爱情时也常用梧桐来表意那不渝的情感。唐代诗人孟郊在《烈女操》中写道:“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梧桐和鸳鸯鸟皆是雌雄同生共死,彼此坚守,诗人以此表达贞女的坚贞之心以及男女之间矢志不渝的感情。

1604747878755206.jpg

象征良友知己之间的情谊

因梧桐被赋予着高尚品行的象征 ,所以文人墨客们将梧桐视为良友知己的同时,在与朋友往来酬唱、送别分离时,有时也会用梧桐来寄托与好友之间的深情厚谊。唐代诗人戴叔伦就有诗“ 深山古路无杨柳,折取桐花寄远人”(《送吕少府》),深山古路间难寻杨柳来表示对好友的不舍惜别,就折取这梧桐花相赠将要远去的友人,来表达难舍的情谊和对知己的美好祝愿罢。将深厚的友谊寄予梧桐来表达,其中的依念都尽在其中了。

象征凄凉的悲苦哀愁

南北朝文学家周兴嗣的《千字文》中写道:“批把晚翠,梧桐早凋。”意思是琵琶在岁末时依然苍翠招摇,而梧桐在立秋之时就要凋落了。据说梧桐是万木中在秋季来时最先落叶的,古时民间亦有“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的说法。

待暑去凉来,伴随着秋天的到来,梧桐叶也离枝而落。梧桐叶大,呈阔卵形,秋雨打在梧桐叶上,“滴答”声清晰可闻,一夜之后,在秋意袭来的早晨便能看到满地的梧桐叶。秋风萧瑟,秋雨凄凄,一种哀愁忧郁之感袭上人的心头,若是此时心怀愁闷之事,那各中悲怨便如迎面秋风重重袭来。梧桐自然地成为了人们寄寓忧愁伤怀之物,这种寄寓在以意象为重要部分的古诗词中尤为明显,诗词人们借梧桐抒怀心中的愁郁忧伤,那么就寄托哀愁的情境,梧桐也有着具体不同的指意。

1、意指故国故乡

古时梧桐常被植于庭院或水井旁,于是梧桐便有了故国故乡的象征。文天祥在《重阳》中写道:“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这是文天祥兵败被捕后,在元朝狱中所作。重阳佳节,他望着囚室窗外的梧桐树,想起了万里之遥的家乡,窗外的梧桐也已凋敝,就像那家乡的秋色一般,无尽的眷念悲苦,都借由梧桐传递出来。杜甫有诗“异方初艳菊,故里亦高桐。摇落关山思,淹留战伐功”(《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由异乡的艳菊想到故乡已落叶的梧桐,思乡更甚,山水迢递间只望能早日还家。

2、传达离愁寂寞的怨景及内心

梧桐兼雨,梧桐叶落,抬首一片渺茫,低头一地凄凉。“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摘花销恨旧风流”,纳兰性德的《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雨打梧桐声声入心,思恋之人早已离去难寻,孤单寂寞的情绪因梧桐细雨而更觉绵长,就将这份忧思惆怅通过那梧桐来表达罢。

李清照名篇《声声慢·寻寻觅觅》中有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同样的梧桐细雨,饱经流离之苦的李清照在极为孤寂凄凉的境遇中,也将这份怨景悲愁借由梧桐排遣抒怀,一字便是一泪,一纸辛酸憾人心弦,可谓绝叹。

3、传达悲秋的伤感忧怀

秋季本易令人感伤,“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使得梧桐成为了秋季已然到来的一处象征,诗词人们因秋意萧索而触景感伤,也因梧桐叶的凋落而更为深厚的感知着秋天带来的那份凄清忧伤。

李煜有《采桑子·秋怨》写道:“辘轤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昼雨新愁,百尺虾须在玉钩。”井边梧桐落叶满地,已是深秋了,雨不停歇,又添了许多新愁,隔着挂在玉钩上的精美珠帘望着窗外凄冷的秋景,心中是无尽的忧愁。这是李煜中期之作,其弟李从善被宋太祖扣押不得返还,李煜思念其弟的担忧愁郁在秋雨梧桐的影响下,只觉无边的凄苦,就借这眼前的梧桐写意悲秋的感伤和无尽的哀愁思念罢。苏轼有诗“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行香子·秋与》),昨夜秋风入林,梧桐叶落,看到这萧瑟凋敝的秋景,我的苍老更增了许多。苏轼因梧桐知秋,也因梧桐悲秋,进而抒发出满心的郁结苦闷。

4、传达闺怨的忧伤哀怨

古诗词中的思妇在凄凉寂寞的处境,几乎只有望着庭院,暗自神伤了。待秋来叶落,望着冷寂的庭院,引发人悲秋之感的梧桐自然也成为了思妇表达哀怨的载体。王昌龄在唐代宫怨诗的代表作《长信秋词五首·其一》中写道:“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秋意渐近,井边的梧桐叶越发黄了,珠帘不卷,夜晚都会有秋霜。熏笼玉枕颜色都已暗沉,卧听着宫中那不休的滴漏声。王昌龄在诗中刻画了一位身处深宫之中、寂寞无眠、满含哀怨的女子,以梧桐入景,层层推进,呈出内心的哀愁怨情,令人感叹。

白居易有诗“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寒闺怨》),夜色沉沉,寒月高挂,闺房中幽静清冷,珍珠帘外那梧桐影在月光下拉得斜长。秋夜、寒月、梧桐构成了一幅冷寂幽静的画面,新婚的女子独守家中,思念着远方征战的丈夫,将思念愁怨都经由深夜中的寒月和梧桐表达出来,细致而深刻。

结语

古往今来,“梧桐”意象以它丰富的精神内涵丰富了中国文学艺术,尤以古诗词中的多重意蕴体现为最盛,形成了独特而深度的文化韵味。诗词人们有时将梧桐作为某一种象征意义来抒怀情志,有时会同时赋予梧桐多种象征意义来表达情感,可见“梧桐”意象的意蕴之深广。

梧桐原产于我国,经过漫长不绝的发展史如今早已被引入世界各地种植,作为一种植物文化它深受世界各地青睐,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它以多样深度的内涵表达展现着中国古典文化的精神魅力,长传不息。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