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本特质的散文阅读命题策略浅析

2024-03-29 02:54 来源: 高考学习网 本文影响了:842人

现代散文鉴赏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考命题的热门内容。以浙江省为例,仅2019年就有4个地市的中考卷选择散文作为命题材料。

纵观历年全国各地的中考卷,散文阅读的命题呈现出“程式化”的特点,如“概括文章主题”“品评加点词语妙用”“理解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分析文章的段落作用”“体会表达方式的作用”等等。

学生只要掌握了一定的答题技巧和答题格式,即便没有真正地读懂这篇文章也能进行答题,这样的命题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考查的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对初中阶段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要求是:“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这说明命题仅仅从散文的文体特点入手是不够的,因为这样的命题往往是固化的,是不同文本之间可以相互套用的。

因此,若要在命题中指向“这一篇”,命题者还必须以文为本,把握文本的特质,挖掘文本的内在价值,并将考查重点落在学生的理解、感受、欣赏和分析的能力上,这样才更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

基于以上思考,下面将从几道中考命题入手对散文阅读的命题作简要分析。

一、中考真题呈现

【例1】(2019年广东省语文中考卷文学作品阅读)

灯如红豆(略)

侯志明

15.文章重点写三盏“小油灯”,它们都给了“我”启迪。结合全文,填写表格。

1597588241525035.jpg

16.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7.品味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①(她)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住右手的食指……

②我想过去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

18.文章以“灯如红豆”为题目,有什么妙处?

【例2】(2019年浙江省嘉兴市语文中考卷【活动三·烟雨抒怀】)

雨后虹(略)

徐志摩

10.默读文本,圈画重要信息,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3分)

1597588253128736.jpg

11.小舟想以本文为例写一篇研究性小论文。他列了个简要的提纲,并就“铺陈”这一特点找了三个例句。请你先帮小舟判断例句选择是否正确,再选择其中正确的一句进行赏析。(4分)

1597588261397359.jpg

12.小嘉对文中几处语句从结构、选材、遣词造句等不同角度提出了有价值的质疑。请你也在A,B两个画线句中任选一句,写一个质疑式批注。(2分)

13.同样是被暴雨漫透,为什么徐志摩说“我正为要漫透来的”,而祥子却“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请你联系文本和《骆驼祥子》进行比较探究。(5分)

二、对比评析

例1这篇散文所写的是平凡生活中的平凡人事,叙述生动,学生读起来没有太大难度,便于发挥正常水平。

就其命题特点而言,该题组考点明确,依次从“概括文章内容”“分析段落作用”“品析词语效果”“探究标题妙处”四个方面进行考查,基本遵循“整体感知”“局部品析”“深层体悟”的阅读规律,是对阅读方法的一种观照。

但是这些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点指向较为单一,例如第15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学生只要从文本中摘取相关信息进行概括即可。当然,作为文学作品阅读的第一题,这一题的设置是比较合理的。

再如第16题分析段落作用,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题型非常常规。从下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2017年-2019年,广东省的语文中考卷都考查了散文阅读,而且都在第二题考查了段落作用。

1597588295671574.jpg

2017-2019广东中考散文阅读考点统计

而在网络上搜索“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就能找到针对这一题型的专用解题模板:

1597588308124307.jpg

网上随处可搜索到的段落作用答题模板

因此,学生已经非常熟悉甚至可以在没有阅读文章的情况下直接形成解题思路:“文章第②段”属于“文章开头”,可以从“引出下文”角度来写答案。再来看这一题的参考答案,正是对这种答题套路的印证:

16.①城市迷人的灯光与后文柔弱的小油灯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小油灯对“我”影响之大、启迪之深。②引出下文“我”对小油灯及往事的回忆,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正如温岭教研室的江奎老师在《初中古代诗歌阅读命题策略比较举隅》一文中所言:

“忽视文本特质的命题‘集体无意识’现象助长了应试训练,通过长期的应试技巧训练,学生对答题技巧早已烂熟于胸,模式化解读催生‘结论先行’的思维定势,这一现象让‘重视个性化阅读体验’成为一句空话,大大削弱了文本的阅读价值和意义。

反之,如果命题者能从更深层次入手,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准确把握和深刻体验,如可以将第18题改为“‘灯’是文中的重要意象,意蕴丰富。请联系吴伯萧的《灯笼》,探究‘灯’在作者的情感表达中所具有的作用”。

修改后的题目勾连课内文本进行比较阅读,侧重“盘活”已有的知识,能更综合地考查学生的理解、迁移、运用、分析等阅读的核心能力

这样的题目摆脱了“以‘灯如红豆’为题目有什么妙处”这类固化的命题模式,从而能有效地规避“以‘灯’为线索展开全文”这样一种简单、空洞的答题现状,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引导学生对作者情感和文本主题进行更深层次的个性化解读。

例2的散文阅读在命题设置上,相比例1,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不仅考查点多,而且还考查了学生阅读文本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呈现出指向素养评价的情境化命题思路,体现了“以评促学”“评价即学习”的理念,更加符合《课标》的“评价建议”。

比如第11题,考查的是语言的赏析能力。试题与七年级下册《土地的誓言》和《木兰诗》中“铺陈”这一知识点相互勾连,考查了学生对课内知识的掌握和迁移运用能力

对没有掌握“铺陈”这一手法的学生,命题者还在试题中给出关键词语“反复渲染”帮助理解,考查了学生现场学习并加以运用进行判断的能力

题干以提纲的形式概括了徐志摩的散文风格,给学生搭建了阅读支架,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

命题者努力从本质上关注所选的文本,从语言特质入手,摆脱程式化的命题模式,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自身的语言魅力,调动学生的审美鉴赏思维,使学生获得理解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升。

再如第13题,既考查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又将文本内容与课内名著相勾连,考查了对名著内容的掌握和理解,这种勾连比较指向了对学生分析、评价、探究等高阶思维能力的考查。

学生解答这类探究题时,思维的逻辑性与深刻性很重要。这样的试题,参考答案或评分标准的编制,往往会采用能够区分学生阅读思维品质的“分层评价”方式。请看这一试题的分层评价:

微信图片_20200816223823.jpg

例2第13题的分层评价标准

这一评分方式,把学生的回答由低级到高级分为单结构、多点结构、关联抽象结构三个思维水平层次,评分时根据学生答题判断其思维层次并赋予相应的分数。

这样的基于思维品质的评价方式旨在引导学生读透文本,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调动自己已有的阅读体验,从两位人物的不同经历入手,品析不同的形象特点,感悟文本在思想、创作上的“深”和“巧”。

这也正符合了《课标》对语文评价的要求:“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

散文具有文字美、情感美的特点,既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阵地,又是学生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

因此,命题时更应该强调“文本特质”,基于对文本的解读进行命题,鼓励学生围绕文章中的各种细节问题展开深入探究,促使学生体会作者对于美的追求,同时唤醒学生自身对于美的感悟。

这样的命题方式更能促进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创造方面的核心素养得到良好的发展,也必将是未来命题者们所青睐的散文阅读命题方向。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