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有你陪伴的旅程不孤独》《以书为舟,行心灵之路》满分作文

2025-07-26 13:08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304人

中考《有你陪伴的旅程不孤独》《以书为舟,行心灵之路》满分作文

从以下两个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24. 任务:

假如,你将开启一段孤独的旅程,没有电脑,没有网络,能陪伴你的,只有一本书。你将选择哪一本书,它会给你怎样的陪伴?

请发挥想象,以“有你陪伴的旅程不孤独”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和地名。

25. 任务:

有人说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有人说“读万卷书”就是“行万里路”。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和地名。

例文:

有你陪伴的旅程不孤独

背包侧袋里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被汗水浸得发软,封面上海伦・凯勒的剪影在戈壁落日里泛着金边。当我第三次在沙丘间迷路时,指腹蹭过书中那句“世界上最可悲的不是看不见,而是那些没有勇气看见的人”。

正午的太阳把沙粒烤成碎玻璃,我躲在骆驼刺下翻书,读到海伦在触觉课堂上摸盲文的段落,忽然注意到脚边蜥蜴爬行的痕迹——那些细爪刨出的弧线,多像书中描写的盲文点符。我掏出笔记本,用石子在沙地上复刻“勇气”的盲文写法,蜥蜴竟停在笔画末端,尾巴轻轻扫过我画的点,像给这堂自然课盖了个印章。

傍晚遇见片风蚀雅丹,岩壁褶皱里嵌着贝壳化石。我坐在石台上读海伦想象的“第一天看人性的善良”,突然发现对面岩壁上天然形成的石孔里,卡着个磨圆的矿泉水瓶,瓶中塞着张字条:“2023年5月,我们在此埋下对自然的敬畏。”想起书中海伦对每片树叶的珍视,我把字条小心收好,又在瓶里添了块刻着“看见”的鹅卵石。

最险的夜路在黑风口,狂风把帐篷吹得像要起飞。我缩在睡袋里打手电看书,当读到海伦在暴雨中感受森林气息时,帐篷外突然传来“簌簌”声——掀开拉链,竟有三只沙狐围着火堆嗅来嗅去,眼睛在夜色里亮成绿宝石。我想起书中写的“黑暗中听觉会变得敏锐”,便屏住呼吸听它们的爪尖划过沙土,那声音轻得像海伦指尖滑过盲文书页。

此刻书脊上的沙粒已凝成盐霜,最后一页夹着的贝壳化石正贴着我的掌心。这趟戈壁徒步里,海伦陪我在蜥蜴足迹中读自然的盲文,在雅丹岩壁下拾人类的善意,在沙狐眼瞳里看见黑暗中的光。原来孤独的旅程从不是荒野独步,而是当你翻开书页时,那些穿越时空的勇气会化作沙地上的脚印,让每颗星辰都成为并肩前行的伙伴。

例文:

以书为舟,行心灵之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往今来,这两种探索世界的方式,始终交织碰撞,照亮求知者的征途。有人说二者缺一不可,有人言“读万卷书”便是“行万里路”,在我看来,读书恰似乘舟,载着我们于心灵的江河湖海间遨游,虽未亲身丈量每一寸土地,却能抵达更辽阔的精神彼岸。

翻开史书,司马迁以万卷古籍为舟,在《史记》中勾勒华夏千年轮廓。我们透过书页,“行走”在历史纵深里,触摸朝代更迭温度,感受英雄豪杰脉搏,无需车马劳顿,便遍历千年兴衰,拓出心灵版图上历史的疆域。

文学世界里,读书的“行路”曼妙非常。沈从文的《边城》,让我们“漫步”湘西茶峒小镇,看酉水河畔翠翠守渡船,在字里行间行过吊脚楼晨雾、端午节龙舟,体会湘西人的质朴纯善;余华的《活着》,带我们“走进”苦难乡土,与福贵一同“走过”命运荆棘,感受生命厚重顽强。这些文学著作,是作者用心灵铺就的路,读者以阅读为舟,驶入他人人生,拓宽心灵广度。

科学与哲学领域,读书的“行路”指向深邃真理。牛顿读遍前人著作,以书为舟在经典力学海洋“航行”,发现万有引力;王阳明研读经典,于书斋中“行走”,悟出“致良知”智慧。他们以读书为舟楫,突破现实束缚,驶向真理彼岸,为人类认知添新航标。

“读万卷书”,是心灵“行万里路”。它不受时空限制,让我们与千年前智者对话、万里外灵魂共鸣。让我们乘上书舟,在文字江河悠然行渡,看遍世间万象,滋养灵魂厚度,向着未知辽阔扬帆起航。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