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说课稿

2024-04-16 16:15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474人

《黄鹤楼》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参加说课的选手,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黄鹤楼》,下面开始我的说课,我的说课会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阐述我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本首诗是人教版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唐诗五首中的第二首。此篇诗文是-首叙写黄鹤楼的古诗,与景观相结合,在南宋时,被著名诗评家严羽认为:"唐人七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古诗词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古诗文的学习大多比较感兴趣,但是他们对古诗文的诵读以及古诗文当中蕴涵的情感难以体会理解,加之《黄鹤楼》中作者采用了大跨度的时空转换和阔大的景物描写,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需要教师进行指导,让学生读出节奏和韵味,感受律诗的格律之美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了本诗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诗人的生平和文学成就。2、读悟结合,理解诗歌大意并背诵全诗。

(二)过程与方法:在了解作者生平和成就的基础上,借助注释,翻译译文,结合译文,加深对本诗的理解,再通过课上反复诵读,使学生领会诗歌思想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让学生领会诗中所体现的物是人非、归思难禁的思想感情,并激发学生对中国古诗词的喜爱,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依据教材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重点:1、学生了解作者及其生平成就,

2、读悟结合,理解诗歌大意并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品味感受诗歌所体现的物是人非,思乡之情,同时激发学生对中国古诗词的喜爱,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五、教法学法

(一)、教学方法本诗采用的教学方法为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等方法,重点偏重于对学生学习古诗方法的指导。

(二)、学法借助多媒体,使用图片展示法,出示图片,再结合合作探究法,让学生结合图片,注释,译文共同合作探究,探讨诗歌内容,形成知识网络架构,提升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六、教学过程(一)、初识黄鹤楼

1.初识----黄鹤楼传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人,在在湖北武汉蛇山黄鹄矶山上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纪念费祎,便在这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

2.再识----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蛇山黄鹄矶上,始建于三国时期。它背靠蛇山,俯瞰长江,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3.了解作者一-崔颢

崔颢(hao)(704-754年),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捷、善于写诗。

4.书声朗朗——默读诗歌,借助《现代汉语词典》查找生字或多音字读音,并将读音标注在原文上,标注结束后,同桌互相听读,读出字音,读准节奏。

5.析诗论意——在朗读诗歌的基础上,同学们结合课本上的注释分组讨论,疏通诗文大意,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翻译课文,组织代表发言交流,取长补短,选出最优。

6.出示译文: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离去,这地方 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 F载依旧。晴日平野上汉阳带的树 木历历在日,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一片繁荣的景象。汉阳晴川图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糊。

7、整体感悟(1)诗中借用仙人故事的诗句是?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诗人由神话传说写到了现实感受的是那一句?展现了诗人对世事怎样的感慨?"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诗人产生世事茫然,吊古伤今之情,又道出了"人去楼空",唯有悠悠的白云千载依旧的景象,又展现了诗人对世事变幻无常的感慨。

8、巩固提高(1)本诗引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什么情感?(本诗引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空荡荡的黄鹤楼实际上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2).哪一句是作者登上黄鹤楼所看到的景致?("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3).作者登上黄鹤楼所看到的景致触发了他的什么思想感情?(思乡之情)(4)第三联描写繁荣的景致,有什么作用?(以繁茂之景反衬凄清之情,烘托孤寂的思乡之情。)

七、作业布置

背诵全文

查找并摘录有关黄鹤楼其他相关的古诗词。

八、板书设计黄鹤楼首联 ----神秘传说--叙事颔联-----岁月易逝--议论颈联-----登楼所见--写景尾联-----浓浓乡愁--抒情以上就是我的全部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聆听,如有不足,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