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情,2020届高三延迟开学自学寒假作业语文(1--6)

2024-04-29 11:44 来源: 高考学习网 本文影响了:881人

  巩固提升-----------------------------------------------------------------------------------------------------------------○

1.       [难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学翻译是否能够准确传达原著精神?事实上,不懂法语的林纾和精通法语的王寿昌之间的合作,早在19世纪末,就已经向中国的读者挑明了文学翻译中的一个事实:翻译就是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语言的合作。这意味着文学的翻译,就是不同时代的合作,不同文化的合作,还有不同人生经历的合作。也许正因为此,有关具体的翻译作品的质疑之声,总是不绝于耳。当文学翻译从襁褓里的婴儿成长为一个巨人之后,质疑之声也变得越来越响亮。

多年来,总是有人喋喋不休地强调时代的差异、文化的差异和个人生活经历的差异,如何会在翻译的过程里伤害文学作品原作的精神。我的看法恰恰相反,我认为文学之所以长盛不衰,就是得益于差异的存在。

暂时抛开文学翻译,如果单纯从文学阅读的角度来说,任何一次阅读经历其实都是在补充和完善一部文学作品。当一个作者完成一部文学作品之后,仅仅是出版和发表意义上的完成。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开放的,是不可能完成的。一个又一个读者都是带着自己的文化背景、生活体验和个人感受,通过阅读来一次又一次地完成这部文学作品。简单地说,就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差异性,促成了这样的完成,文学的价值和文学的意义也在差异化的阅读中体现出来。

我承认,由于语言的不同,再加上文化的差异、时代的差异和个人生活背景之间的差异,会让一部文学作品在翻译成其他语言的过程中,丢失某些母语的特征和某些原作的特征,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能以此作为标准,来衡量一部文学作品的翻译是否成功。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是通过整体的力量体现出来的,一部成功的翻译文学作品也应该是整体的,就像有时候作家在写作的过程中会犯上几个小错误,翻译家在翻译一部作品时也会同样犯上几个小错误,对此不必大惊小怪。因为人脑不是电脑,况且现在电脑也经常犯错误。

有些人就是喜欢做鸡蛋里面挑骨头的事,抓住几个翻译上的小问题大做文章这些小问题也是见仁见智,先是以此批评翻译家的工作,继而大谈什么文化差异所造成的鸿沟如何难以跨越。这些人应该想一想,即便是母语读者,也会在阅读过程中忽略一些内容和强调一些内容。没有一个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想法感受会和作者的写作过程完全一致。就是同一个作者,几年以后重读自己的作品时,其想法和感受也可能与当初写作时有差异。因此,在文学翻译因为差异的存在让原作失去某些特征的同时,也必须看到,翻译的差异性也会让原作的另外一些部分得到强化。

为什么翻译家的翻译过程会和读者的阅读过程十分相似?其根本原因就是我前面说到的文学的开放性,就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永远不会完成的。我最后要说的是,译文会在一些地方输给原作,也会在另一些地方赢了原作。所以,好的译文应该和原作打成平局。

(余华《好的译文应该和原作打成平局》,有删节)

点击下载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