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把知识重新表达一遍

2024-05-02 09:28 来源: 高考学习网 本文影响了:597人

1、伪学习:大量输入,怎么造成了知识瘫痪?

从小到大,为了敦促我们学习上进,父母老师在谆谆教诲之前,经常放出一句话定下政治正确的基调:知识改变命运

这种对知识的崇拜,在很大程度上演化成了对知识量的崇拜,既然知识能改变命运,那就疯狂摄取知识吧,所以在朋友圈里经常看到有人晒书单,动辄数十上百本,在书籍的疆域里攻城拔寨。

当然,对知识的欲望经常受到时间的限制,于是豆瓣上出现了一个特别火的小组“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这个社会现象的背后站着一句话:阅读的目的是阅读量

然而,单纯地摄取知识,真的是越多越好吗?如果你嫌这句话太抽象,不妨问另一个问题:对于一个工厂来说,仓库里库存越多越好吗?

这个问题很容易被否定,除非囤积居奇,几乎不会有哪家公司会单纯追求库存量,因为一旦货物没有及时输送到市场上卖掉,转化为现金流,大量货物积压会把财务拖垮。

读书也是一样,摄入的知识要及时消化,变成精神肌肉,为生活注入力量。单纯追求输入,是一种典型的伪学习,只能在大脑中留下一片精神脂肪,不仅无助于增进智慧,还会让思想变得浮肿。

对于这一结果,古典老师给出了形象的比喻:知识瘫痪的长颈鹿

长平之战的赵军主帅赵括就是典型,从小饱读兵书战策,谈起排兵布阵头头是道,可一旦领受兵符率领大军时,却缺乏对形势的判断能力,陷入埋伏,40万赵军葬身长平。眼界格局越来越高,领兵打仗的本领幼稚可笑,彻底沦为知识瘫痪的长颈鹿

赵括的悲剧揭示了学习的真相:如果知识不能转化为判断能力,不但没法改变命运,还会拖累命运

2、学习的本质不是存储输入,而是生产输出

通过上一节的内容,我们了解到:输入的知识如果转化为判断能力,会导致思想浮肿,具体症状就是眼高手低。

可见,学习的本质不是存储输入,而是生产输出。

假设一个场景,你网上预订了一家高铁站附近的旅馆,打算晚上安歇,没曾想,跟着百度地图左拐右拐,到了一个暗黑无人的小巷子里。本来心里就忐忑,这时,你突然看到巷子另一头有一个人影朝你走来——你即刻进入“战斗或逃跑反应”,要么拼死一搏,要么拔腿就跑。

过了不久,借助身边橱窗的微光,你发现刚才令人提心吊胆的黑影,原来是一位提着菜篮子的大妈,心里防御一下子松弛下来。

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心情像过山车一样突变,这是一个典型的认知过程,面对这个黑影,你输入环境信息,迅速生产出一个判断,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不是你看到了什么,而是你如何做决定,也就是如何输出。

因此,我们倡导的学习方法,不是单纯地大量输入,而是在输入之后,用自己的话把知识再重新表达一遍。

罗振宇把这个心理过程叫做“缝合”,就是像针线缝扣子一样,把新知识缝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只有当新知识接进你原有的知识网中,才能从知识脂肪变成认知肌肉,真正为你所用。

所以我们发现历史上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大多是能写善辩,“缝合”能力很强的人。

东方有孔子,周游天下,每天回答弟子提出的各种问题,在朝堂上向各国国君兜售自己的治国学说。西方有苏格拉底,整日在市场街头等公共场合游走,和人探讨各种问题,他自比“思想助产士”,用智识的输出为伟大的灵感接生。

可见,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把知识重新表达一遍。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