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突破|成语的正确使用1-32

2024-04-27 16:35 来源: 高考学习网 本文影响了:1183人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真题导引〗

【高考全国卷Ⅰ】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战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②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

③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

④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⑤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⑥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答案】C【解析】结合语境,从最熟悉的成语入手。注意使用对象、感情色彩等问题。举重若轻: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不合语境。光怪陆离:光怪:光彩奇异;陆离:色彩繁杂、变化多端的样子。形容形状奇怪,色彩繁杂,中性词(不能用来形容人),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符合语境。改换门庭:双意成语。改变出身门第,提高社会地位。也指投靠新的主人或势力,以图维持发展。不合语境。并行不悖:悖:违背,冲突。同时进行,不相冲突。不合语境。空谷足音:比喻极其难得的音信、言论和事物。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符合语境。奉为圭臬:圭臬:比喻事物的准则。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符合语境。

【高考全国卷Ⅱ】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②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

③那些航空领域的拓荒者,很多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筚路蓝缕的感人形象一直深深印在人们的记忆中。

④这次会谈并没有其他人员参加,他们两个人又都一直讳莫如深,所以会谈内容就成为一个难解之谜。

⑤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步当车向医院跑去。

⑥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答案】D【解析】结合语境,从最熟悉的成语入手。注意使用对象、感情色彩等问题。要关注语境、使用对象、感情色彩等问题。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不合语境。厝火积薪,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危险。不合语境。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符合语境。讳莫如深:讳:隐讳;深:事件重大。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符合语境。安步当车: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形容轻松缓慢地行走。也指人能够安守贫贱生活。不合语境。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符合语境。

【高考全国卷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

②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③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叙述,表现了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一言九鼎的诚信精神。

④经过周密的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然后兵分三路按图索骥,一举将他们全都缉拿归案。

⑤这几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流畅飘逸,在本次春季拍卖会上甫一亮相,就引起了国内外藏家的极大兴趣。

⑥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结合语境,从最熟悉的成语入手。浩如烟海:指广大繁多如茫茫烟海,形容书籍、资料、文献等非常丰富。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第二句没有讲有进步的意思,不合语境。一言九鼎: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本句讲的是诚信,不合语境。按图索骥:双意成语。比喻按线索去寻找需要的东西。也比喻按教条办事,不知变通。这里用的是第一个义项。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符合语境。

〖解题方略〗

要想提高成语运用题的解题能力,除平时大量积累成语外,还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

一、意义轻重不同。如“捕风捉影”和“无中生有”,都有凭空捏造之意。但前者重在没有事实根据,后者重在本来没有,语气较重。

二、意义侧重点不同。如“苟且偷安”和“苟且偷生”,都含有得过且过,保持现状的意思。不同点是前者偏重在贪图安逸,后者偏重在贪图生存。

三、范围大小不同。如“汗牛充栋”和“数不胜数”,都可以形容事物多。前者只能形容书籍很多,范围小;而后者可以泛指任何事物的数量多,范围大。

四、适用对象不同。如“鱼龙混杂”和“鱼目混珠”,都有两种东西混在一起,难以分辨的意思。前者适用的对象是人,指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后者适用对象是物,指假的事物冒充真的事物。

五、感情色彩不同。如“侃侃而谈”和“夸夸其谈”,都可以用来形容说话很多,前者是褒义词,指从容不迫的谈论着的样子;后者是贬义词,意思是只说华而不实的空话。

六、语体色彩不同。如“进退维谷”和“进退两难”,都有进也艰难、退也艰难之意。前者为书面语,后者为口头语。

七、语法搭配不同。如“一语道破”和“一语中的”,都有说话简短而能抓住本质,切中要害的意思。但前者能带宾语,如“一语道破天机”;而后者则不能带宾语。

八、关键语素不同。如“坚如磐石”和“稳如泰山”,前者关键在“坚”,有坚固、坚强之意,多形容建筑物等的坚固不可动摇,也比喻集团、国家无比坚强,不可战胜;后者的关键是“稳”,即稳定、稳固之意,多形容高大建筑物的稳固不易摧毁,也形容人在紧急情况下镇定、从容不迫。

要注意形音相近易混淆的成语。如“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仅一字之差,但就是这一字之差,其语义迥乎不同。“不孚众望”中的“孚”是“信服”的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不负众望”意为“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专项突破〗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 )(3分)

A.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其反映了古人的精神信仰。问世以来,就以其尺幅千里的特色赢得了广大群众的青睐。

B.正与东食西宿、四乡为家的猫儿脸姑娘聊着,突然边上一个花脸猛地打了个喷嚏,溅到姑娘的面颊上,姑娘愀然作色,竟动手朝那花脸打了一下。

C.著名词作家阎肃为了创作歌剧《江姐》,曾经亲自到重庆渣滓洞恶劣艰苦的监狱里体验生活,真实感受当年共产党员英勇不屈、剖腹藏珠的革命精神。

D.不管寿长寿短,都要尽力实现这仅有的一次生命的价值,多体会民胞物与的意义,使人类和动植物都能在仅有的一生中过得愉快、幸福、美满、祥和。

E.自古以来,螃蟹被誉为百鲜之尊,最鲜的美味也比不上蟹的美味。金秋时节,阳澄湖的螃蟹不仅个儿大,而且只只脑满肠肥,吃起来味道好极了。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 )(3分)

A.木心研究者陇菲先生认为,《木心谈木心》涉及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焊接文白、应对采访等诸多方面,细心教学生如何写作,可谓金针度人。

B.每当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时,他总是用一种期待的眼神注视着我,其实,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答案几乎呼之欲出,我当然能轻松应答。

C.诗歌解读就是专家也不一定在行,特别是将汉以前的古体诗拿给那些专门讲授古代文学的老师解读的话,也不见得句句都是十分到位的真知灼见。

D.家长可以参与学校的管理,并提出积极的建议,但绝不能越俎代庖,学校也不应该在所谓的“家校合作”的名义下,将学校自身事务转嫁给家长。

E.现在形势已非昨日,一些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已经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对学者发表的文章深文周纳,无限上纲上线,试图形成“寒蝉效应”。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