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南中招考试正式更名为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这一名称的变更,并非简单的换个说法,其背后蕴含着一系列重要的改革举措,对学生、家长和教育体系都产生着深远影响。这些变革涉及考试组织方式、科目设置、命题方向等多个关键领域,展现了河南教育在新时代下追求教育公平、推动素质教育的坚定决心。
考试组织方式的变革:更灵活,更贴合学生节奏
从2025年起,初中生物学、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学完即考,对象是初二年级学生 ,成绩以等级呈现。这一改变告别了以往全省统一命题和统一组考的模式,改由各省辖市统一组织考试。考试时间安排也更为灵活,既可以随期末考试一并进行,也能在学期末另选时间。这种调整意义重大,一方面,让学生在知识记忆还比较清晰的时候就完成考试,避免了多学科集中备考的压力,也符合知识学习的阶段性规律;另一方面,赋予各地市根据本地教育实际情况自主安排的权力,使考试组织更具针对性,更能适应不同地区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特点,有助于提升考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
科目设置与分值调整:优化结构,突出重点
在2025年中招考试里,历史、道德与法治科目实行合场(不合卷)考试,依旧采用开卷形式,考生可自带参考资料。考试总时长130分钟,两科各60分钟,中场换卷10分钟,历史分值为50分,道德与法治分值为70分 。这一变化旨在优化考试科目结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道德与法治和历史本身就有着紧密的联系,合场考试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升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分值的调整也体现了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念 。
实验操作考试调整:聚焦核心,提升实践能力
从2027年起,中招实验操作考试科目由物理、化学、生物学调整为物理、化学 ,考试对象为九年级学生,每年4月进行,考务组织方式、考试时间、考试总时长不变,全省统一命题,仍以30分计入中招总成绩。生物学实验操作考试调整为考核,在初二下学期期末进行,成绩等级呈现。这一调整并非弱化生物学科,而是聚焦物理和化学这两门在科学技术领域起着关键支撑作用的学科,集中精力提升学生在这两个学科的实验操作技能。将生物实验操作改为考核,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九年级备考的压力,同时保证生物学科实验教学的质量 。
命题方向的转变:素质导向,能力为重
在命题方面,明确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着重突出对学科主干知识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发展素质教育 。这意味着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就能拿高分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新的命题方向要求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学会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例如,语文考试可能会增加对时事热点评论的考查,数学考试会出现更多与生活场景结合的应用题 。
对学生和家长的影响:转变观念,全面规划
对于学生而言,需要尽快适应这些变化,在日常学习中注重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升综合素质。比如,在学习物理和化学时,多参与实验操作,理解实验原理,而不是仅仅背诵实验步骤;在学习道德与法治时,关注社会新闻,形成自己的见解 。家长也需要转变教育观念,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分数,要鼓励孩子全面发展,培养兴趣爱好,注重孩子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河南省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是一次全方位、系统性的变革,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教育回归本质,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也让河南的教育事业迈向更高的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