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名著联读分层赋分题答题技巧:树立三个意识,做到答题无死角

2025-04-30 11:49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79人

名著联读是中考重要题型,综合阐述题目又是重中之重,大多设置为分层赋分,难度较大。学生树立三个意识,可以做到答题无死角。

现以“同样面对仇恨,为什么林冲要拿得起,简·爱却要放得下?“为例,阐述答题技巧。

一、文本意识

文本意识是做题要以文本为依据。针对这个题目,具体说就是:林冲和简·爱分别是怎样的人,有什么经历?

林冲本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只因妻子被高衙内看上,被陷害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照看草料场,林冲一忍再忍、委曲求全。直到陆谦和富安火烧草料场,林冲因草堂被雪压塌,躲过一劫,当林冲听到陆谦三人欲害死自己,终于忍无可忍,奋起反抗,手刃仇人。

林冲作为体制内的教头,长期受到奸佞之臣的操控,若不是谨小慎微,可能早就丢了官职,甚至性命。遇事忍字当头,自然就成了他一贯的风格,委屈憋在胸中,终于在生与死的抉择下奋起反抗。拿起仇恨,林冲给自己留下一条活路,也斩断了最后一点回归正道的希望。

简·爱是个孤儿,自幼在盖茨海德府跟着舅妈生活。表哥约翰·里德欺负简·爱,简反抗,被舅妈关在红房子里。里德太太甚至在洛伍德学校校长勃朗克赫斯特面前,污蔑简·爱撒谎成性。所有不公促使简·爱萌生反抗意识,激发简爱自我保护意识和对尊严的强烈渴望。她看到海伦无端被责罚,她告诉海伦在我们毫无缘由就要挨打时,我们就应该狠狠反击。海伦教她要宽容。简·爱讲述对舅妈的愤恨,海伦认为生命太短暂了,不值得将它耗费在怀恨和记仇上。简·爱在海伦和谭波儿小姐的影响下,终于放下仇恨,获得内心的平静。

总结:林冲因妻子被高衙内看中,他委曲求全却一步步被陷害,不反抗,只有死路一条。简·爱自幼受到不公待遇,仇恨在她胸中根深蒂固,若不清除,无法获得宁静与幸福。

二、作者意识

作者意识就是答题时想想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紧扣作品的主旨。施耐庵通过林冲这样逆来顺受、一忍再忍的体制内的底层官员的反抗,凸显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作者通过孔目孙定之言:“谁不知高太尉当权,依势豪强,更兼他府里无般不做,但有人小小触犯,便发来开封府,要杀便杀,要剐便剐。”直接写出当时官场污浊,社会黑暗。

高太尉一人当权,鸡犬不宁。“小小触犯,便要杀就杀,要剐就剐”看出他胡作非为的事太多。逼得林冲走投无路,只能上梁山,只是其中一件。这正深刻反映了小说主题“官逼民反”。

《简·爱》作者夏洛蒂·勃朗特让简·爱放下仇恨,是强调女性成长的重要性。作为女性,只有自己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才能放下他人对自己的伤害,拥有自己的幸福宁静的生活。

总结:施耐庵写林冲的反抗之路,凸显了小说“官逼民反“的主旨。夏洛蒂·勃朗特写简爱的放下仇恨的经历,表达了女性成长、能够掌控自己的精神世界的重要性。

三、读者意识

这里的读者意识是指跳出文本,结合时代背景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的情节。《水浒传》故事发生在北宋末年,当时社会黑暗、奸臣当道、民不聊生。林冲在这样的社会中,幻想凭着忍耐、接受服刑再次回到生活的正规,就如同水中花、镜中月一样缥缈。况且林冲面对的是统治阶层一手遮天的高俅!幻想有多美,现实就有多冷酷,当林冲被黑暗的社会逼得无路可逃,只能奋起反抗。

《简·爱》的背景是十九世纪的英国,当时英国虽然已经成为工业大国,但妇女地位没有什么改观。通过嫁给富贵人家,获得财富和地位,还是大部分女子的人生追求。简·爱放下仇恨、获得幸福是在警醒当时女子,幸福不在他人身上,而在自己胸中。一个女子拥有了强大的精神力量——独立自尊,追求平等,就拥有了幸福的生活。当然,简爱放下仇恨,也与英国基督教宣扬爱的哲学有关,此处不做详细阐述。

总结:《水浒传》故事发生在北宋末年,在如此黑暗的社会中遭到统治阶层的陷害,唯有反抗是出路。《简·爱》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男权社会的英国,简·爱放下仇恨,活出自我,写出对女性独立的向往与追求。

由此可见,名著赋分题目不用怕,只要牢记文本意识、作者意识和读者意识,多角度回答,定能做到无死角。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