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类二维试题的解法与归类指导

2024-11-06 10:23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57人

“基于价类二维的元素观认识物质”是关于物质“变化观念”的学科大概念。化学物质千千万万,我们很难学习和记忆所有物质的性质,但通过价类二维观这个学科大概念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和掌握陌生物质的性质。将物质按组成和结构分类,根据同类物质的通性,预测新物质可能的性质。利用氧化还原知识,通过物质化合价的变化规律,预测新物质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达到物质的相互转化。


以核心素养为考查目的的高考命题,往往将价类二维的元素观这一学科大概念作为考查的重要方向。下面我们先看一道经典的试题。
例1.部分含 Na或含Cu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微信图片_20241027034121.png
微信图片_20241027034132.png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a、b、c对应物质分别为:钠、氧化钠(过氧化钠)、氢氧化钠或a、b、e、d对应物质分别为:铜、氧化亚铜、氧化铜、氢氧化铜。
A.由分析可知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复化铜所以存在c-d-e的转化,A合理;
B.钠和氧化钠(过氧化钠)都能与水反应都能生成氢氧化钠,B不合理;
C.新制氢氧化铜可用于检验葡萄糖中的醛基,C合理;
D.若b能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则b为过氧化钠,结构中含共价键和离子键D合理

[解法指导]
数学的“形数统模”,物理的“光热电力”,化学的“有无物分”,简称“数学难物理繁化学然化学学科不同于其他理科,一个“然”字道出化学知识点呈现出琐碎而混乱的特点,这对学生思维的结构化和有序性提出了较高要求。在高考当中,很多同学虽然能够记住一些知识点,但缺乏对知识点的系统梳理和结构化的过程,更缺乏合理而严谨的思维过程,所以做题时易患选择困难症,在2个选项中“左右为难”,最后只得将该题的裁决权交给自己的直觉,即“凭感觉做题”,以至于每次考试后学生将选错的原因归结为“感觉A是对的”“B好像是错的”等。

解高考试题就得使用合理有效的思维过程来代替简单脆弱的“感觉”,才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解题过程的有效性和正确率。通过仔细观察不难看出,目前高考化学中的选择题均可视作判断题,包括“正误关系”、“对应关系”、“因果关系”三类判断。而内容则主要包括物质成分,物质结构,物质性质,物质类别,反应特征(原理、现象、应用)等。基于上述题型特点,做选择题时一方面需要注重对选项中逻辑的理解和提炼,一方面需要注意对考点的定位和细节的精准判断,这样才是一个合理有效的思维过程

以上面的价类二维图为例,试题可以创新两者关系,如更换坐标系,将常见的横坐标为物质类别,纵坐标为物质价态,进行创新,横坐标使用物质的价态,而纵坐标则是物质的类别,这样一来,如果同学在阅读时存在思维定势,就很容易出现阅读信息没有快速抓住题目的关键词,从而不能正确分析题目的逻辑并准确得出考查结论,无法有效提高效率和准确率,突破不了选择题。
例2.部分含铜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微信图片_20241027034141.png
微信图片_20241027034147.png
[答案]D
[解析]A.含有醛基的有机物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共热反应生成氧化亚铜,故 A 正确;
B.铜与氧化性酸反应能生成铜盐,铜盐与碱溶液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氢氧化铜受热分解为氧化铜,氧化铜和氢气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则铜元素及其化合物间存在a-e-f-c-a的转化关系,故 B正确;
C.铜能与硫共热反应生成硫化亚铜,故 C 正确;
D.可溶性铜盐溶液与少量氨水反应只能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不能生成深蓝色的铜氨络离子,故 D 错误。

综合以上两道高考模拟题的变式,在复习备考时,题目考察的内容相同,但形式可以千变万化,水无常形,题无常态,能因时而宜者谓之“学神”。而同样境遇,一般水平的同学只能根据脑海中的部分印象泛泛地调出所有关联信息,与题目信息进行粗糙地对照后作出判断,这样的训练,效果可想而知。

例3.取少量学生于试管中,加足量作业溶解,过滤,得到学霸和不溶于作业的学渣。向学渣加入过量试卷,学渣溶解并产生大量气泡。将学渣气体收集起来点燃,发出淡蓝色幽怨火焰。将学霸浸入冷的浓考试中,其表面发生钝化,所以可用学霸盛放浓考试。再向学霸中加入过量试卷,无明显现象。能充当“作业、学霸、学渣、试卷和考试”的物质分别是?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