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比较异同类试题答题策略

2024-11-06 09:39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48人

一、认识比较异同类:

比较型历史试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或者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的阶段的反映放在一起。此类题型在题干中一般由“相同点”、“不同点”、“差异”、“区别”、“异同”、“相似之处”

二、审请试题类型:

求异型:概括(指出、说明、分析、比较)AB的不同之处(差异、发展、变化、特点)
(二)求同型:概括(指出、说明、分析、比较)AB的相同点(共同\共通之处、相似之处)
(三)异同型:概括(指出、说明、分析、比较)AB的异同(异同点、对....进行比较)
(以上三种,双方对比,一一对应)
(四)特殊型:概括(指出、说明、分析、比较)AB相比,AB的不同之处(特点、变化)、本类提问,仅需解答后半段,即问AA,问BB,不需要双方对比

三、思考及方法:
对比不同的题目尽量不要漫无目的地进行对比,一般来说,对比角度分为两种:

1)一种是已经设定了比较点的题目按照要求比较即可;

2)一种是对于没有明确比较内容的题目,要依据材料的叙述角度、设问的指向性等确定比较点。一般情况下从(背景、目的、性质、内容、特点、结果、影响)角度进行比较:

3)同类项目比较,注意互补关系

4)比较不同,必有照应,一一对应,

5)比较相同:合并同类,大同小异

6)同一角度可在异同处皆用

四、典型思路和术语:

1)背景:从两个比较对象所处的时代环境进行对比

2)过程:两个历史事件的对比,可从事件进程来对比(内容、措施、方

式)

3)性质、阶级:对比分别属于什么性质、代表哪个阶级

4)结果:失败或成功;成效显著或成效甚微

5)影响:对比影响力的大小、影响方向的差异

五、答题格式:

1)答题格式一般是:角度1A……;(而)B……

角度2A……;(而)B……

2)在有限定词情况下,如:不同原因、不同影响:分别罗列即可:

如:A原因:①②③④⑤;B原因:①②③④⑤

六、注意事项:材料题是突出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考察的重要部分,尊重材料、忠于材料是解答材料题的根本原则,在具体答题过程中,要逐字逐句归纳概括,利用材料关键标点符号(句号、分号、省略号),关键提示词(和、也、并且,但是、还有、等等),将材料分成若干独立部分,利用方法技巧去分析所属板块,却斟酌用词用语,选择熟悉和合理的用语或者语境答题,利用技术化答题方法和术语快速答题。但是,技术化答题不是全部,更不是万能,关键是自身对材料的解读、归纳、概括、总结。

经典例题

1材料一  明末清初的数十年间,四川遭受了多次战乱、天灾及瘟疫,境内人口锐减,耕地大量荒废。当时四川人口大约只有50万,达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在此情况下,清政府实施“移民垦荒”政策。尤其是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政府明确规定四川荒地归移民所有,全国掀起了移民入川的浪潮。在不到100年的时间内,四川移民已达632万人。到嘉庆末年,四川人口更是达到2000多万,全国最多。这次移民中,湖北、湖南的最多,故称“湖广填四川”。大规模的移民使四川农业生产力迅速恢复。“五方杂处”的环境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四川移民文化,如川剧。同时湖广填四川改变了汉唐以来由北向南移民格局,开创了由东向西大移民的先例。

——摘编自陈世松《大变迁:“湖广填四川”影响解读》

材料二   18世纪末19世纪初,伴随美国领土的扩张,兴起了大规模的西进运动。大批移民争相跨过阿巴拉契亚山脉,涌入“老西部”地区。到1830年,北部大湖平原成为美国的“小麦王国”。而南部的海湾平原则号称“棉花王国”。加州黄金热的出现,则使采矿业迅速推向整个西部。随着铁路运输的大发展,1870年,中央大平原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牧牛王国”。西进运动扩大了美国的生产基地和市场,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工农业生产,使它从一个地处一隅的小邦,变成一个泱泱大国。美国西进运动和西部开发的历史也有阴暗的一面,这就是对印第安人的掠夺和屠杀。这一人类历史上罕见的种族灭绝暴行,是美国历史上永远洗刷不了的污点。

——摘编自刘绪贻《美国通史》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湖广填四川”相比,美国西进运动的不同之处(7分)

不同:移民与领土扩张相结合;范围更广;以自发移民为主;采用大农场资本主义生产;伴随种族屠杀。(特殊型:仅需解答后半段)

2

材料一  中国古代食品安全治理理念起源早。《礼记》规定,“禽兽鱼鳖不中杀,不粥于市”。随着商业发展,食品安全问题逐渐地突显出来。到了汉代,政府作为食品安全治理的主要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汉律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与盗同法”。唐代是食品安全管理关键期。与食品安全法规建设的同时,唐朝在宫廷中设置尚食局和太官署,专门负责掌管膳食安全,同时在民间设立行会进行管理,行会的管理纳入到官员考核范,畴。在此期间药食同源理念得到较大发展,并涌现出一批药学著作。例如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北宋对食品安全的治理达到了历史新高度,对违法乱纪者实行“重刑”。清朝法律在食品安全监管上从对人的处罚转移到问题食品上,并执行严格的食品安全抽检制度。

                   ——摘编自赵向豪等《中国食品安全治理理念的历史追溯与反思》

材料二   19世纪前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食品安全问题日渐突出。19世纪中期,《柳叶刀》杂志对食品质量卫生调查报告,引起英国舆论界的空前支持和响应。在此情况下,英国成立专门委员会调查掺假问题,并在1860年通过了《食品掺假法》,授权地方当局成立“公共分析师”。但是“没有建立中央机关,确保食品安全的责任完全是地方性和可选性的”。1875年英国最终通过《食品与药品销售法》,扩大了地方委员会权力,增加分析师人数,最重要是扩大中央控制权力。此后经过一系列改革,地方政府委员会终于成为主管英国食品安全的重要机构。在该机构的努力下,到20世纪初英国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初步完善。

                ——摘编自魏秀丽《英国食品安全立法的历史考查(1860—1914)》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和近代英国在食品安全治理上的异同。(12

相同:充分发挥政府主体作用;重视法律治理;治理主体呈现多元化;设置机构,重视食品的抽检管理。

不同:中国强调重刑,英国重视舆论监督。中国由中央政权主导食品安全治理,英国地方政权在食品安全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A……;(而)B……)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