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材料题中的“概括”问该如何作答?

2024-04-28 08:43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151人

在高考的历史材料题中,总有一问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细心的历史老师,如果您把您的学生关于“概括”的题目得分拿过来统计下,您会发现,得分率并不尽如人意,原因在哪里?为何容易拿分的一问,却成了失分比较严重的题,成了学生的梦魇。


    到底怎么才能做好“概括”类的题目,才能在这类题目上不失分?我觉得必须先搞懂概念的意思。


     翻开辞海,“概括”一词的定义是这样下的:思维过程的一种,人脑在比较和抽象的基础上,把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上去的过程。从定义不难看出来,概括是一种抽象的思维过程,难怪学生在这类题上失分较严重。文科的学生,其思维概括能力是低于理科学生的,但这不是学生不会做这类题的理由,毕竟高考中,题目又不给你解释的机会。那么,如何在文科学生这样一个思维的洼地崛起呢?


首先,分析材料,对其分类。


   概括类的题目既然是抽象思维,按照抽象思维的来源,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因为是材料题,所以就要让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对材料进行分类整理,比如有没有分层,有没有时间段特征,有没有分类叙述,有没有标出一二三或者首先其次等。如果有,那就是比较容易概括的,只要学生对每一个层次进行段落大意的总结就好。还有一种材料是比较抽象的,文字叙述本身就是很抽象,这类题目概括起来难度非常大,但也不是无计可施。同学们可以试着对材料进行分解,有框架结构可以套,那就是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思想,外交等一些方面进行分类。


     分类是概括和归纳的前提,不能在对材料占有基础上的分类,也就不会概括。


其次,区分“概括”和“指出”。


      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三新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已经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素养考查的比重越来越大,学习能力的迁移很重要。这种能力在材料题中体现特别明显,因为材料题更能够多唯独的考查学生的各种历史素养。

    回到“概括”和“指出”,其实这是两个层面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指出”,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和阅读能力,相对比较容易,因为只要对材料进行分类之后,把分的几类作为答案写出来就可以,不需要润色。概括,则是抽象的提炼,是要浓缩,将分类出来的史料进行归纳,抽象出最本质的东西,这是一个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所以“指出”和“概括”出来的答案是不一样的,“指出”的答案若是白话文可以是材料原文,若是文言文,写出其大概意思即可。但是“概括”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它一定不能照抄原文,必须是对原文抽象概括。


    什么是“概括”呢?我曾经给学生打过这样一个比喻:说一个男生长的比较帅,那他的帅气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比如,身高185,六块腹肌,五官端正等。帅的表现就相当于材料中我们对它的分类,帅才是高度概括。所以材料给出了身高185,六块腹肌,五官端正,我们概括后的答案就是这个男生比较帅,这才是概括需要的答案。可是看看我们的孩子们的答案那就是不会区分,无论问题怎么问,他们始终如一的答题方式就是照抄原文材料。这样的作答,你若是阅卷老师,你会给他们高分吗?能给点辛苦分都要看心情,不是吗?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