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考试(二模) 语文

2024-04-25 19:11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284人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前景依然取决于各种产业特别是工业制造业、高端服务业的发展,产业的发展受到市场需求、市场容量和劳动供给的约束。从需求角度看,尽管人口将长期处于负增长,但到2050年人口规模仍然可以保持在14亿左右。随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购买力将会增强。由此可见,我国未来仍然具有超大的国内市场需求和市场容量空间,足可以容纳多样化、大规模的产业发展,也可以允许新兴产业发生、成长。从劳动要素供给来看,到2035年将拥有9亿人,而且低龄老年人(65~75岁人口)也会成为劳动力资源的补充。如此大规模的劳动年龄人口与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在不断的技术进步中可以保障基本产业的发展,也可以为产业成长、新产业发生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从人力资本规模和创新资源看,到2030年之后,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人口规模将分别占到2亿~3亿和0.6亿~0.8亿。这表明未来我国经济发展中将会有充足的人力资本和创新资源。同时,尽管未来人口处于负增长,但每年出生人口仍然能够达到1000万以上的规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高端人力资本和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为我国提供创新资源。

此外,中国有着幅员辽阔的地理空间,由34个省级行政区、334个地级区划组成,有着完善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目前拥有19个不同层次的城市群和若干个中心城市。而且,我国各地区各城市群都拥有规模庞大的人口,我国人口规模排在倒数第2位的省份为青海,其人口总数比新加坡总人口数还要多39万。广袤的国土空间、不断完善的城市体系和各地区拥有的规模可观的人口,可以保障产业“雁阵”转移在国内区域间进行,每个产业都有足够的劳动力投入做支撑,即便在人口负增长的背景下,我国依然有充足的人口规模保障产业种类不会减少,这造就了我国地区间产业的分布与产业体系的完整。同时,可以为承载产业的升级、分工和转移提供足够的回旋空间。

点击下载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