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学后反思,实现知识技能到素养的转变?

2024-03-19 19:42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521人

反思并不是每个人生下来都会的,也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从知识技能到素养养成的学习经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的教和引领。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设计学后反思? 本文从反思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两个方面为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后反思提供了可行的策略。

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认识到学习的意义所在。

从“双基”到“素养”,反思是的唯一路径,如果不会反思,教下去的是知识技能,留下来的依然是知识与技能。同时,反思也是成长之母,不会反思的人,可以说不是“人”,是“两次掉进同一条河”的人;持续反思的人,是人格不断健全和成长的人,而高级专业的反思是需要学习或者“被教”的。

学后反思是学生通过梳理已学知识反思自己“学”与“习”的行为活动和心理活动,认知自己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效果,自我诊断学习存在的问题并能反馈自己学习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

很多学生为了提高成绩,压缩睡觉的时间、压缩吃饭的时间、压缩休闲娱乐的时间,但是他们却很少花时间进行学后反思,当然很多学生也没有反思的习惯,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学后反思进行一定的指导。

指导学生反思学习结果的策略

学会反思作为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求学生反思学习结果,但这并不是简单的回忆,而是以学生自己的方式处理和加工所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便于在新的条件下、新的情境下提取已学的知识与技能来解决新的问题。

反思学习结果实际上要学生知道通过学习有没有到达当初设立的目标和完成给定的任务,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反思。

1、依据学习目标,反思到达情况

学习目标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从学生角度而确定的,是引导学生学习前进的方向,是学生学习最终要到达的地方。学习目标主要分为三个维度: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

认知目标与学生对学习课程内容的处理加工有关,是学生经过学习后的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认知领域的动词,反思学习结果,也就是反思“学会了什么”。

学生运用认知领域的动词反思知识目标到达情况。例如对某学科中的概念的学习,能否将概念的名称、属性、定义和例证组成表达清楚;或者将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表达出来。

学生对所学习学科知识在学习之前持有一定的情感、态度,学习之后情感、态度有没有发生变化,学生对此也应该进行反思。教师同样可以借助情感领域的动词指导学生进行反思。这些动词有:接受、拒绝、遵从、反对、鉴赏、提倡、参与、喜欢、讨厌等。

教师指导学生学会认识到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发生的变化,以确保学习的效果。动作技能目标没有像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受到学生的重视,同样需要教师来指导学生反思该目标到达情况。运用书写、发声、观察、注意、绘画、绘图、模仿、演示、表演等动作技能领域的动词反思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学生通过学习,学习到了什么,反思达成情况。策略之一是回头阅读学习目标的关键词,学生再次明确自己“要到哪里去”,现在“到达了没有”。

以“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的部分学习目标为例:

(1)阅读课本第一段文字,用思维导图绘制出土地荒漠化的形成过程和表现类型,认识土地荒漠化是区域中的生态破坏类型之一。

(2)途径搜集土地沙漠化的文字、图像和影像等新闻报道材料,描述土地沙漠化的危害,树立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

(3)运用图例在西北区域图中表示出沙漠和沙地的分布,运用知识结构图说明我国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以及地理环境特征是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自然背景,提高自己区域认知水平。

……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反思的角度再次阅读,说出“学前"与“学后”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的变化。

2、依据评价任务,反思“是否学会”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评价任务评判学习结果,反思学习“是否学会”,也就是让学生清楚在前进的道路上“现在到了哪里”。评价任务相对于学习目标而言有了明确的行为程度标准,该标准的说明可以定量或者定性的,也可以二者都有。

行为标准通常有三种方式:

(1)用完成行为的时间来衡量行为的表现,如“三分钟内完成”;

(2)用完成行为的准确率来衡量行为的表现,如“完全无误”;

(3)用完成行为的成功特征来衡量行为的表现。

评价任务有传统的客观纸笔测验和表现性评价。传统的客观纸笔测验有相应的题型,如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等。

学生完成这些相应的题目,对照答案就可以直接明了地知道学习情况,如答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没有学会”。学生就要反思“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和 “哪里没有学会”等问题。

表现性评价是在尽量合乎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评分规则对学生完成复杂任务的过程表现或与结果作出判断。学生通过表现性评价的评分规则进行自我反馈将自己的表现与优秀的样本作比较,找出差距,了解自己的进程,评判自己的成果监控任务表现的质量,改善自己的表现。

3、依据新情境与新任务,反思迁移能力

学生学习从信息传递与加工的角度看“学”是接收信息、“学会”是对信息的加工。学生有没有“学会”关键还是看学生面对新情境与新任务的表现,新情境下的问题帮助学生检测“学会了什么”,如学会知识、学会方法与技巧、学会思维等方面。

学生在新情境与新任务中解决问题能力、迁移能力的高低才是衡量学生“何以学会”的最佳策略之一。

指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的策略

学习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指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就是让学生知道自己是“如何学会”的,用了什么方法与技巧学会了知识与技能,改变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依据学法建议,反思“如何学会”

每一门学科都有相应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同一门学科在不同模块学习的方法和思路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学生反思、总结“如何学会”。

一些学生在初中阶段物理学习很好,而到了高中感觉最难的科目就是物理。因为初中大部分物理知识都是要求感觉、了解、知道;而高中物理知识大部分都是要求理解、分析、运用。

“如何学好”物理、“如何学会”物理,这就需要学生根据学习建议,反思高中阶段物理学习过程与初中阶段有什么不同。

2、依据“课前、中、后”的学习,反思“学习策略”运用

学习策略是伴随着学生学习过程而发生的一种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是一种对学习过程的安排,这种安排不是僵死的、固定的程序。

学生在高中阶段要学习很多学科,这些学科性质不一样,学习必须运用不同策略进行感知、记忆、思考、研究和解决问题。

例如面对数学题目,学生常被传授的经典策略是,从最简单的题目入手。这个策略是基于这样一种观念:当学生做完了相对简单的题目,就会有信心面对更难的题目。

如果改变策略,一开始做题就先做看起来最难的题目,“由难入简”的策略会把最难的题目装进大脑,然后转移注意力,跳到简单的题目上去。当完成简单题目时,回头去看那些较难的题目,学生会发现,难题的下一步解法或者一些解题步骤变得更加明晰了。

成功的学生运用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帮助他们适应环境及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

认知策略由复述、精细加工、组织三部分组成。元认知策略由计划、监控、调节三部分组成。资源管理策略由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管理、努力管理、其他人支持等部分组成。用对了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学生的学习将事半功倍!

3、依据学习方式,反思“如何学好”

学习过程中绝大部活动都需要大脑认知系统的参与。马扎诺(Marzano)认为认知系统分为四个部分:储存与提取、信息加工、输入与输出、知识运用。依据获得及加工信息的方式不同,有些学生可能是视觉学习者,有些学生可能是听觉学生者,有些学生可能是动觉学习者。

教师指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自己属于哪一种方式的学习者,哪一种方式让自己“学得好”“学得优”。

1946年,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首先发现并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埃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 “思维导图”反思学习过程,思维导图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并能轻松地回忆起来。在学习过程中引进思维导图,学生会不断有新的发现,这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究新事物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把学习变成一种乐趣。

用思维导图梳理已学知识,不是简单地梳理知识,停留在记忆的层面上,而是一种经过学生思考的加工,是学生的一种“创造”,学生可以“学得更好”!

综上所述,学后反思应该怎么设计?主要是注意四个方面:

(1)反思什么:立足内容策略,看见素养目标。

(2)怎样反思: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提供支架和路径。

(3)如何呈现:定位学习指南,就是要明确地告诉学生如何反思,呈现方式简洁美观。

(4)如何使用:重视社会结构,落实反思交流。

进行学后反思的过程不仅是内省的过程,更是内“醒”的过程,进行学后反思就是自我唤醒自我学习。

学生进行学后反思应是源于自身心灵的力量,让学习外界的知识转化为认识自己的内心,是学生成长的原动力。在进行学后反思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获得新生,获得一个新天地,进而在今后的人生学习中获得更大的进步!

文章整理自《学历案与深度学习》尤小平著主编、崔允漷主审,崔允漷于2021教师核心素养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项目化学习年会上的演讲

编辑 | 喻林娅

统筹 | 孙习涵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