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考试文言文阅读赏析题

2024-04-27 07:57 来源: 知识窗 本文影响了:452人

初中语文考试文言文阅读赏析题

知识点:

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

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例子:

(一)《答谢中书书》选段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文章以什么样的感慨收束全文?

(二)《与朱元思书》选段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文章点明中心的是那句话?

4、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 )

(三)《醉翁亭记》选段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5、看文章,理解性填空:

“若夫”,在文章结构上起 作用,“至于”,相当于现在的“ ”,“已而”,意思是 。这三段之间,借助三个词语衔接,一气呵成,展现了  、

三幅画面。

6、请简要赏析“太守之乐”:(提示:赏析因人而异、因作品特点而不同,可尝试从结构、语言、意境等方面入手,也不需要面面俱到。)

(四)对比阅读:《买油翁》、《碎金鱼》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提示:以上为课本选文,而原文第一句话是“陈康肃公尧咨善射”,意思是“康肃公陈尧咨善射”,结尾是“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结尾含两个典故:庖丁解牛、轮扁斫轮。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④,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⑤。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罔不:无不。④伎:同“技”。⑤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7、《买油翁》原文最后一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8、《买油翁》加上原文最后一句话后,文章主旨有什么变化?

9、结合两篇短文,说说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

知识点:

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

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

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例子:

(五)《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0、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11、“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是托物言志,文章提到菊、牡丹的用意是什么?

(六)《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12、本文含有几层意思,分别是什么?(提示:此题较难)


1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句子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七)《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4、本文借千里马表达了什么?


15、读文章,理解填空:

本文“千里马”喻指 ,“伯乐”喻指 ,“食马者”喻指 

16、全文三处提到千里马,却用“千里马、名马、马之千里者、是马也”等不同的称呼,这样写具有怎样的效果?

17、把全文分成三部分,怎么分?每部分写的是什么?

18、这篇文章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特点?

19、借鉴本文,简单说说毛笔制作过程(或者是方法)。


参考答案:

1、总领全文。

2、以和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收束全文。

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5、本题用词意思对就行:过渡(或承上启下);说到(意思近即可);不久(或一会儿);景物;游乐;归去。

6、这篇散文颇有诗情画意,以一个“乐”字贯穿全篇,并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间:山水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还包括有人去后的“禽鸟之乐”,在描绘一幅幅变化多姿、秀丽妩媚的优美图画时,体现儒家的传统思想,正如《尚书》所言:“德惟善政,政在养民。”表现了他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7、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

8、文章主旨由“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变成“嘲笑陈尧咨和庖丁、轮扁没什么区别”。

9、3个要点:“发矢十中八九”说明他射技纯熟。“尔安敢轻吾射!”说明他傲慢无礼。“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是说他贪图享乐

10、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11、做对比,说明花的不同、爱花人的不同、人的品格不同。

12、(意思近即可)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鲲变为鹏要“待时”;二是无论是鹏还是蜩与学鸠要飞起来还是要有所凭借,不是根本的自由。

13、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鹏举的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联想。

14、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流露出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之情,同时表达了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用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15、(意思对就行)人才(或怀才不遇的人才),识人才的人(或重用人才的人),不是人才的人(或昏庸的统治者)。

16、(大概意思对就行)首句直接提“千里马”,给人以震撼,吸引注意力。下面用“名马”,是为了避免与“千里马”重复。最后改用“马之千里者”,是在强调“千里马”的特点。结尾的“是马也”承接上文,表达了作者的愤慨。

17、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二段为第一部分,写毛颖的家世。第三、四段为第二部分,通过写毛颖被重用又抛弃,深刻阐明:皇恩并不浩荡,对待百姓不过是利用而已。第五段为第三部分,是作者对毛颖以俘虏身份进见,受到重用,最后被弃置这一事实发表议论。

18、这篇散文运用语意双关、寄托象征的方法,具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特点,意在言外,耐人咀嚼。

19、略。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