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母螳螂不念“夫妻之情”,在交配时要吃掉自己的“丈夫”?

2024-04-20 08:19 来源: 高考学习网 本文影响了:1434人

受到一些科普知识跟神话故事的影响,很多朋友都将心狠手辣的女人,称为“蜘蛛精”,因为在他们模糊的概念中,似乎有一种蜘蛛,会吃下自己的丈夫,歹毒之心,人尽皆知。

但在奇妙的大自然中,很少有人知道,母螳螂在交配期间,也会吃掉自己的“丈夫”,这些行为被称为”性食同类“。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母螳螂会吃掉自己的“丈夫”?

为什么母螳螂“性食同类”的行为,会发生在交配期间?

为什么公螳螂不跑呢?

带着一连串疑问,我查阅了大量资料。

1604926896943759.png

简单了解下螳螂

螳螂位于昆虫界食物链的顶端,体长一般在55~105毫米之间,目前已知的螳螂种类大约有2000种,中国目前已知有147种,其中有中华大刀螳、广斧螳、绿静螳等等,由于不能调节自己的体温,所以螳螂多分布在热带地区。

螳螂的一生会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而它们的寿命也不会超过一年,通常螳螂在秋季产卵,它们的卵外部有坚硬的卵鞘保护,足以面对各种突发性天气,使得螳螂幼虫的存活率大大提高,执行完繁衍后代的任务之后,螳螂的生命在秋冬季节也会走向尽头。

等到来年春夏季节,新的螳螂成虫又会出现,然后在8~9月份进行交配繁衍,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螳螂的前肢是它们最重要的猎食武器,最前端是尖锐细长的组织,类似于一根针,并且前端布满了锯齿状的刺,中间部分相对粗壮,同样内侧也布满着锯齿状的刺,最后一部分直接跟身体连接,起到最基本的支撑发力作用。

螳螂通常会用前肢压制住猎物之后,直接开始吞食,作为肉食性昆虫,它们的“菜单”很丰富,一般体型较小的昆虫,都是它们的猎物,甚至很多小型的老鼠、鸟类、蜥蜴都可以成为它们的腹中餐。

母螳螂为什么要吃掉自己的“丈夫”?

“性食同类”泛指在交配前、中、后期雌性吃掉雄性的行为,最典型的就是我们印象中“残忍”的黑寡妇(间斑寇蛛),雄蛛首先就要躲避雌蛛的攻击,然后才有交配的资格,并且在交配完之后,必须快速离开,雄蛛才能保住一条命。

在此过程中,稍有不慎,雄蛛就会被雌性无情吃掉,这种行为由于不符合人性,所以间斑寇蛛被称为“黑寡妇”。

而母螳螂的行为,跟黑寡妇并没有多大区别,但是在全球2000多种螳螂中,只有少数螳螂才有“性食同类”的行为,并且雌螳螂吃雄螳螂也不是绝对事件。

至于为什么母螳螂会吃雄螳螂,国外科学家做了三组实验,非常直面的揭开了这个谜底。

20世纪80年代,国外科学家做了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第一次实验,他们给三十对大刀螳螂补充了大量食物,之后将他们都放在一个实验容器中,在螳螂交配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一只雌螳螂吞食雄螳螂的行为。

第二次实验,他们先将母螳螂饿了好多天,然后再将它们放入公螳螂的容器中,此时令人惊呆的一幕发生了,母螳螂根本没有跟公螳螂交配,反而立刻展开了攻击,由于母螳螂体型提供占优,所以公螳螂很快就被吃的一干二净。

第三次实验,科学家让母螳螂吃个半饱,然后将它们再次放入公螳螂的容器中,奇怪的一幕同样发生了,母螳螂没有一上来就攻击公螳螂,而是出现了交配的情况,但是在交配过程中意外发生了,部分母螳螂直接把公螳螂给吃了。

通过这三次实验,大致就能得出结论,那就是母螳螂之所以有“性食同类”的行为,取决于它们是否处于饥饿状态。

如果在双方碰面时,母螳螂处于饥饿,那么等待公螳螂的只有被母螳螂吞食。

如果母螳螂处于半饱不饱的状态,那么公螳螂是可以交配的,只是在交配期间,如果母螳螂感到能量不足,还是会吞食公螳螂。

如果母螳螂在看到雄螳螂之前吃的很饱,那么在交配过程中,公螳螂是安全的,甚至在交配结束后,公螳螂也可以安全的飞走。

以上的内容,只能简单得出公螳螂在母螳螂眼中,只能扮演一个能量来源的角色,接下来就仔细剖析下母螳螂“性食同类”的真正含义。

在交配时,母螳螂会首先吃掉公螳螂的头部,那么有朋友就问了,没了头部,交配过程还怎么完成?

这就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之处了,没有头部的公螳螂,反而更有利于繁衍后代,只不过这是一次性的。

母螳螂接受公螳螂交配后,在过程中它选择吞食公螳螂的头部,是因为公螳螂的中枢神经比较分散,头部存在抑制神经,而负责交配的神经都是由胸部神经跟腹部神经来控制。

微信图片_20201109210133.jpg

所以,没有了抑制神经,公螳螂会持续进入兴奋状态,从而提高母螳螂的产卵量。

由于整个交配过程会持续2~4小时,而且母螳螂所需要及消耗的能量都比公螳螂大很多,再加上母螳螂不确定能否从其他生物中补充能量,所以它们就会吞食公螳螂,用来及时补充能量。

据研究表明,没有吞食公螳螂的母螳螂,一次产卵数量大约在40颗左右,而吞食了公螳螂后,母螳螂的产卵数量可以达到80颗左右,而且公螳螂体内的氨基酸,其中90%都会传递给母螳螂,然后由母螳螂再传递给后代。

公螳螂为什么不跑?

生物在本能威胁下,确实会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但这也要看双方实力强弱。

公螳螂体型娇小,力量偏弱,但胜在它有翅膀可以飞行,而且灵敏度很高,在大自然中属于“敏捷行生物”,而母螳螂体型偏大,全身充满着力量感,所以母螳螂的攻击力要远高于公螳螂,属于“力量型生物”。

到了交配季节,动物本能的就会去完成交配使命,所以公螳螂会寻着气味来到母螳螂身边,如果母螳螂要对它出手,那么公螳螂会被母螳螂的前肢直接给压制住,几乎没有逃生的可能。

所以,在被母螳螂压制的情况下,不是公螳螂不想跑,而是跑不了。

微信图片_20201109210159.jpg

繁衍后代

看到母螳螂把公螳螂看做食物来源后,我们可能会有一个疑惑,难道母螳螂真的这么绝情吗?

其实无论在公螳螂还是母螳螂眼中,它们都需要在短暂的时间中完成交配繁衍的使命,因为螳螂在夏季成年,秋冬季节死亡,所以留给它们的时间不多了。

如果公螳螂在交配后没有被母螳螂吃掉,它们还是会去继续寻找母螳螂交配,这是它们的宿命,而母螳螂的宿命就是为了繁衍下一代,当能量不够时,它肯定会选择自己跟下一代,在保证自己能吃饱的情况下,才有能力去繁衍,所以公螳螂在母螳螂眼中,确实扮演着”能量来源“的角色。

或许这一切,都是宿命吧!

但话又说回来,并不是所有母螳螂都是“性食同类”的行为,正常情况下,公螳螂被母螳螂吃掉的几率,在5%左右。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