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战之后,阎锡山兵败下野,蒋介石为何依然没能控制晋绥军?

2024-04-20 20:40 来源: 高考学习网 本文影响了:481人

1930年11月4日,山西王阎锡山发表通电:即日释权归田,取消太原海陆空军司令总部。至此,战火波及20多个省、死伤30余万、超过100万兵力参加的军阀大混战——中原大战彻底结束。

微信图片_20200912091520.jpg

中原大战

在这场大战之中,精明了半辈子的阎锡山几乎一败涂地。最终,在蒋介石的逼迫之下,阎锡山不得不离开山西老巢和他一手建立的晋绥军,逃往日本人控制的大连。

阎锡山自辛亥革命之时,就通过领导太原起义一跃成为山西的统治者。自此之后,阎锡山从未失去过对于山西省的控制。到中原大战之时,阎锡山已经统治了山西长达18年之久。

不过,虽然中原大战蒋介石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胜利,但是,与四分五裂的西北军不同,晋绥军主力犹在:由于阎锡山一贯的保守和以邻为壑的政策,阎锡山倚仗的根本——晋绥军并没有多大的损失。

主力犹存的晋绥军因此就成为蒋介石的心腹之患,蒋介石深知:要想彻底统一全国军队,真正将山西省纳入国民政府的统治范围,控制晋绥军就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本来,控制一支高达十余万的军事力量,最好和最有效的手段,当然是派遣另一支部队将其控制。然而,中原大战之后,由于蒋介石的中央军本身就损失惨重,又有红军作为心腹之患,蒋介石恰恰无法做到这一点。

再加上中原大战时期蒋介石为了拉拢张学良出兵,将华北地区许诺给了张学良。在这种情况之下,为了控制和削弱晋绥军,蒋介石一边将阎锡山赶出老巢山西,另一边则试图借用张学良东北军的势力,彻底解除阎锡山对于晋绥军的控制。

因此,中原大战之后,蒋介石就建议张学良派遣东北军趁晋绥军彷徨无主之际占领太原。然而,张学良显然不愿意为蒋介石火中取栗,因此,他并没有赞成出兵山西的计划。

张学良不愿意配合,蒋介石决定换一种方式切断阎锡山对于军晋绥军的控制。他决定任命非阎锡山心腹负责晋绥军的善后工作,从而加强对晋绥军内部的分化拉拢。

在给张学良的电报中,蒋介石就曾专门指出:任命山西善后人选,“以不为阎所利用者,使阎不能再起为原则”。从中也可见蒋介石对阎锡山的忌惮之深。

刚开始时,蒋介石属意负责晋绥军善后工作的人是赵戴文,赵戴文也是阎锡山最为倚重的幕僚。不过,由于在涿州之战时与傅作义不打不相识,张学良最看好的人选却是他十分欣赏的傅作义。

不过,精明的傅作义深知晋绥军内部的情况,当时的他也不具备控制晋绥军的实力,所以,傅作义最终没有接受张学良的建议。傅作义拒绝之后,张学良选择的第2人选则是商震。

商镇并非阎锡山最为重用的老家山西人,而是河北人,他是1916年率领部队投靠阎锡山的。所以,带资入股的商震与阎锡山一直隔着一层,曾担任绥远都统和河北省主席的商震,也曾露出过自立门户的心思。

所以,在晋绥军系统中地位极高又别有他想的商震,显然成为了蒋介石和张学良心目中的理想对象。所以,面对张学良的建议,蒋介石立刻同意了商震为山西省主席的职位。

与此同时,张学良也对晋绥军开始进行了整编。中原大战之时,晋绥军拥有高达10个军、4个保安纵队、4个骑兵师、7个炮兵旅的庞大编制,总兵力高达20余万。

中原大战失败后,主力尚存的晋绥军退往山西。而张学良对于晋绥军的整编方案,则是将晋绥军整编为4个步兵军,每个军辖两个师,每个师辖两个旅,每个旅则有两个团。

不过,这种将晋绥军腰斩般的整编方式,虽然得到了蒋介石的赞同,但却在晋绥军内部引起轩然大波,改编阻力极大。最终,迫于无奈的张学良不得不增添了护路军和三个警备司令部作为妥协。

1931年6月,整编方案终于完成,晋绥军被整编为4个军,分别为商震担任军长的第三十二军,徐永昌担任军长的第三十三军,杨爱源担任军长的第三十四军和傅作义担任军长的第三十五军。

而这4个军长之中,商震早有自立门户的心思,徐永昌1927年才加入晋绥军,而且当时还带着兵力数万的国民军第三军,傅作义早在中原大战时就被阎锡山怀疑另有心思。所以整编之后,晋绥军的4个军长,只有杨爱源一个人才是阎锡山可以绝对信任的心腹。

任命非阎锡山亲信,对于晋绥军的将领进行分化的同时,蒋介石还在编遣费用上做文章。在逼迫阎锡山下野出国时,蒋介石曾承诺晋绥军的编遣费由中央承担。然而没过多久,蒋介石就让晋绥军自筹编遣费。

在负责晋绥军编遣的张学良要求中央划拨编遣费时,蒋介石认为给张学良的回复是:“阎锡山除汇往外洋确数在一万万以上,其在晋财产尚多”,“应先将阎之财产变价充公,以充编遣费用”。但实际上,张学良抄到的阎锡山家产,远没有蒋介石声称的那么多。

当然,蒋介石针对地方军阀部队最为擅长的招式还是金元攻势:以金钱为先导,对于军阀内部的高级将领进行分化拉拢,从而从内部瓦解军阀力量。

这一招蒋介石屡试不爽,中原大战蒋介石能够以一敌三,以少胜多,金元攻势也堪称居功至伟。所以,控制瓦解晋绥军,拉拢晋绥军的高级将领,自然也成为蒋介石的重点。

但是,令蒋介石万万没想到的是,阎锡山对于晋绥军的控制居然如此之牢固。蒋介石张学良最先商定的山西省政府主席商震,确实有脱离阎锡山自立门户的心思,然而,商震大大低估了阎锡山在晋绥军内部的控制力。

商震出任山西省政府主席之后,不断受到阎锡山嫡系将领的攻击,最终,连晋绥军都呆不住的商震被迫率领了32军67师的两个旅离开山西,脱离晋绥军系统。

而在商震之后,负责山西善后事宜的徐永昌,虽然并非阎锡山的嫡系。但是,徐永昌却并没有如蒋介石所想象的那样另立门户。

相反,徐永昌坚持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一直在苦心维持晋绥军系统的同时,还屡次拒绝蒋介石的拉拢,想方设法帮助阎锡山回归山西。阎锡山能够回到山西东山再起,徐永昌可谓居功至伟。

至于晋绥军其他将领,被蒋介石拉拢过去的更少之又少。例如,蒋介石曾花重金拉拢杨爱源,希望他为其效力,但是,杨爱源却始终不为所动。

有一次,杨爱源收到50万元汇票,汇款的公司声称南京拨款而来,而之后不到一个月,又有40万巨款直接转到了杨爱源个人的名下。杨爱源得知这一切之后,非但没有借坡下驴,自己收下这笔巨款,反而召集部将,公开宣称南京拨款90万元。

而晋绥军的另一高级将领孙楚在多次拒绝蒋介石拉拢之后,还曾说:“阎先生是我的老长官,他跳崖我跳崖,他滚沟我滚沟”。从这些人的表现,也可见阎锡山对于晋绥军的控制力度之强。

当然,正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并非所有的人都坚持效忠阎锡山,例如曾担任晋军第72师师长的李生达,面对蒋介石的拉拢就甘之如饴。

1599872931236353.jpg

民国山西地图

然而,就当蒋介石借助李达生试图进一步分化拉拢晋绥军时,李达生却突然被害。借助李达生分化拉拢晋绥军的目的,自然不了了之。李达生究竟被谁所害不得而知,但是,根据谁受益谁嫌疑的原则,阎锡山显然逃不了干系。

在晋绥军将领与蒋介石等人斗智斗勇,始终保持晋绥军相对独立地位的同时,晋绥军的实力,也就是兵力也并没有减少多少。

因为,虽然整编之后番号减少了,但是,晋绥军通过每个师、每个旅增添副师长、副旅长职务的方式,容纳多余被裁撤的军官。同时,又将基层每个连的人数增加了几乎一倍,从而让基层官兵仍保持原来的数量。

最终,基本保持完整的晋绥军在其忠于阎锡山将领的率领下,始终没有脱离阎锡山的控制,这也最终为阎锡山回归山西、东山再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31年8月5日,阎锡山以探望父亲疾病为由,突然从大连飞回山西。阎锡山回到山西并未做任何通报,因此,蒋介石、张学良等人反应十分强烈,要求阎锡山立刻离开山西。

不过,一直主持山西事务的徐永昌却竭尽全力为阎锡山担保。同时,九一八事后,张学良再无力考虑山西的问题,蒋介石焦头烂额,最终,最终阎锡山的去留不了了之。

1599872971365729.jpg

阎锡山

所以,在徐永昌等人的努力之下,1932年1月29日,阎锡山被国民政府任命为太原绥靖公署主任,终于正式重新掌握晋绥军。山西在经历短暂的波折之后,再次进入阎锡山时代。

而蒋介石想尽办法手段却始终未能分化拉拢控制晋绥军系统,除了他本身的目的也出自私心,只为消除一己壮大自己,不被晋绥军向将领们认可之外,也与蒋介石始终未能派遣军队进入山西有直接的关系。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