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在母语的屋檐下

2024-05-20 11:11 来源: 高考学习网 本文影响了:825人

2018江苏卷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在母语的屋檐下

散文《在母语的屋檐下》中有这样一句话:“他可以走向天高地阔,但母语是他的出发点,是他不断向前伸延的生命坐标轴线上,那一处不变的原点。”

诚如斯言。母语是我们身处坎埂得以瞥见的一方华朗,是腰背匍匐头却昂扬的一横黎光,是在“花解语,鸟自鸣”的屋檐下的十三亿守望。

哀哀父母,生我劬(qú劳苦)劳。

当刚如铁画、媚如银钩、容与风度的书法失去了仰慕的目光,当思如泉、语如珠的一场会晤仅剩“好啊”“美啊”的空洞感叹,当口齿生涩的母语被一口纯正的英腔取代,我看到了母语旗帜在现实中的落寂与无奈。

因此,尼采忧言,德国青少年不是向德语经典作家,而是从媒体那里学母语,使他们尚未成型的心灵被印上新闻审美的野蛮标记。

中国的青少年,不也是这样学习母语的吗?

过去二十年,中国的网络媒体飞速崛起与发展,将母语鲸吞蚕食个不剩。什么“拉风”“小确幸”“不明觉厉”。母语正在被异化,“OO后”正在被网络的、外来的语言所绑架!他们是否已离开那祖国版图屋檐下的母语,兀自远行?

我母语的大旗,正由最后一批“90后”扛着,未来该解谢到谁手中?

还记得鲁迅先生的话:“中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是的,我母语以三美具,何愁无人识继?

又想起了汪涵在谈到方言母语守护时所说:“普通话可以让你走得更远更方便,可方言能让你不忘记从哪里出发。”于遥远的地平线处听见方言母语,恰如木铎声声,带你回至这个古老国度,带你回望乡土。于是,在母语呢哝中,你会忆起从外公老旧的诗册,想起学习《咏鹅》的欣喜以及与那红掌白颈的鹅戏水的乐趣;你会想见老祖母口吐的每一句方言,想起那不时地用山东的“瓜娃子”、江苏的“小屎包”对你的声声呼唤……

母语是游子的家,是文明的根。余秋雨在《千年一叹》中解读中华文明为何成为唯一没有中断和湮灭的古文明时说,中华文明的绵延“是赖仗于统一又普及的文字系统,避免了解读的分割、封闭和中断”。

毋庸置疑,母语是民族情感与民族文化的无言守护者。她让我们躲过兵燹(xiǎn野火),精神原乡避过分裂,正如法国作家都德所言:“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在母语的屋檐下,我忘记了带钥匙的孩子们,有人在等你们回家!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