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重视阅读教学提升学生“史料实证”能力初探

2024-03-29 07:20 来源: 高考学习网 本文影响了:1162人

所谓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和认识历史的过程中通过史料搜集、史料整理、史料考证与辨伪等活动后得到可信的史料,并据此努力重构历史真实,形成正确历史观的一种史学修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已经成为相关人员关注的重点内容,而阅读教学法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应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提升学生“史料实证”能力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历史思维能力被认为是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要求学生可以理解、解释历史,并把握历史的发展脉络,并对历史事件作出客观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可以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高中历史知识点,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灵活运用历史思维方法,并独立、科学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满足《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学生提出的相关要求。

同时,历史思维的培养需要思维材料的支持,史料是高中历史教师开展教学的基础,也被认为是学生历史思维形成的核心。 学生通过对史料的分析与解读,可以结合课本的知识点内容,由浅入深地了解知识点内容,并在突破固有思维认知的基础上,对历史资料有更深刻的了解。

2.有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被认为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必备素养,代表着对特定空间以及事物的联系进行分析观察的一种能力。一般学生在了解高中历史的知识点时,需要通过时空观念来形成自己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并逐步培养“史料实证”素养,最终获得对历史信息的认知。 但是在实际上,很多学生的时空观念都处于破碎、割裂的状态,所以为了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发展,在历史教学中就需要通过“史料实证”的方法,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树立一个完整的知识链条,并将那些破碎的知识点信息串联起来,围绕历史事件所处的特殊时期开展分析,了解历史的本来面目。这样,在“史料实证”的支持下,学生可以对已知的史料信息进行发掘,形成自己的时空观念认知。

二、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虽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实际上,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并不理想,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的问题: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关注史料,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会选择收集大量的史料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但是在这种模式下,整个历史课堂教学的侧重点逐渐偏向史料,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性特征,如部分学生对史料缺乏足够的认识,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史料知识点的理解能力。

(2)教师在教学中过多使用史料,使学生缺乏必要的消化时间。

目前,在开展史料教学时,教师习惯通过大量的史料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但是现有的课堂教学时长普遍为45分钟,部分教师在课堂上所补充的史料多达三十余条,这就会导致学生难以深入了解史料内容。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还受到诸多的限制。因此,教师必须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三、在阅读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史料实证”能力的策略

1.从阅读教学入手,培养学生的史料观

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阅读教学的特殊性,并以现有的史料为切入点,从多个层次开展阅读教学,以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先采用阅读教学法,在上课之前展示所收集的史料,如余孚的《重新启蒙: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反思》等。 在展示史料之后,要求学生放声朗读: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种比孙中山更彻底的革命……建立起新道德、新政治、新思想。 通过对这一组史料的了解,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了“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从上述案例可知,通过阅读教学,学生对“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有了正确的认识,不仅拓展了学生的历史思维,也让学生对知识点有了更加全面的认知,达到了阅读教学的目的。

2.科学选择阅读素材,充分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充分把握阅读教学的核心,以学生的特征为切入点,通过科学选择阅读素材,达到培养学生“史料实证”能力的目的。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教师可以对阅读教学的开展方式进行创新。例如,在讲解“中国近代史”中的“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时局图》作为史料,要求学生阅读与《时局图》有关的内容。在开展课堂阅读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简单介绍《时局图》的背景资料,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然后让学生进行阅读,让其他同学知道当时的悲惨历史。通过学生抑扬顿挫的阅读,其他同学的情绪也被快速调动起来,不仅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点内容的认识,也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时局图》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有效调动了学生的氛围,使学生的注意力与精神可以全身心投入到阅读中,让阅读变得更有效率;而对于学生而言,分析《时局图》本身就是培养“史料实证”素养的过程,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3.以问题引领史料的阅读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设计理想的问题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能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因为“史料实证”能力的关键就是要培养学生理解、阅读、论证的能力。而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对史料的理解与认知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对于教师而言,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以问题引领史料阅读教学的开展则成为整个教学的重点内容。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提出多种问题,深化学生对史料的理解。 以“罗斯福新政”一课为例,为了让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点有更深的了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提出多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内容。 而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各种史料,包括吴文忠等翻译的《新政VS大萧条》、邓蜀生的《罗斯福》等,为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从效果来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知识点,使学生的阅读更有针对性。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并利用各种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阅读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提升“史料实证”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