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密码电报升级,所有人一头雾水,华罗庚一夜将其破解

2024-05-18 14:13 来源: 高考学习网 本文影响了:974人

有句话叫"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绝对正确,是一个不可辩驳的事实。事实上,知识不仅仅是一种力量。在不同的行业和领域,知识是决定性的驱动因素。在经济世界,它是财富,在医学世界,它是生命。就战争而言, 知识是一支强大的战斗力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之所以能够崛起,就是凭借着他们大量的科技成果,来运用到战争实践当中来,发展大量先进的武器装备,在对德、日战争中占据优势。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力薄弱,科技落后,但也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的科技人才。许多决心改变中国贫困落后状况的科技人才,与西方同行相比,他们愤慨不已,付出的汗水和泪水多得多。他们的科学成就不亚于外国,在抗战中运用自己的科学知识为祖国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接下来我们要讲的这个人物是在抗战中发挥自己的数学才能,在抗战中挽回了一个城市的重大损失,他就是中国的数学家华罗庚教授。

QQ图片20200118112712.png

众所周知,抗日战争时期,信息传递的方式很多,其中最流行的是电报。当时的电报大多把汉字分成四个数字。这样,不管你想传送什么样的信息,都是可能的,但这样就变成了明确的密码,也就是说,只要受过训练的人员能够破译电报。因此,在传输军事机密时,需要经过二次加密,即所谓的秘密电报。

俞大维毕业于哈佛大学,有很高的数学天赋。他知道密码学和数学是密不可分的。日军利用密码技术把原始文件,俗称“明文”,用数学的算法改变它,称之为“加密”。通过加密之后的文件,俗称“密文”。“密文”被传输了,即使被拦截,别人也很难理解它的意思。如果我们能够找到加密方法,我们就能破译这封秘密电报。

到底怎么查出日本密码算法的规律,这时他一下想到了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因为他和华罗庚都在世界顶级数学杂志上发表过文章。俞大维以前在德国学习,1925年,他写了一篇数学论文,发表在德国最著名的数学杂志上,该杂志也是当时世界顶尖的数学杂志之一。他是第一个在杂志上发表文章的中国人。几年后,华罗庚也在杂志上发表论文,成为在这个杂志上发表论文的第二个中国人。

1943年,中国听说美国有原子弹,计划组织一个小组调查美国,邀请华罗庚等人到庐山“集训”研究判断中国制造原子弹的可能性。当时,国民政府军械工业司司长俞大维也是会议的参与者和组织者。

到达庐山后,俞大维主动拜访了华罗庚教授,经过两次交谈,俞大维谈到了最近截获的密码信息,并将日本密码信息交给了华罗庚教授,希望华罗庚能把日本密码信息的乱号变成一个可以破译的常号。如果华罗庚能找出日军的号码排列规则,就可以解决日军密码信息的问题。

华罗庚,作为一个数学家,喜欢解决数学问题,况且这本来就是对国家特别重大且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对于如此重大的事件,华罗庚一刻也不敢耽搁,决定连夜破译。为了确保华罗庚解码密码,俞大维要求大将军蔡孟坚做好华罗庚的安全保卫工作,蔡孟坚和华罗庚同住一个房间。

华罗庚接受任务后,他躲在房间里开始破译。一整晚,他都用抽烟来提神,集中精力寻找规律。从那天下午一直工作到第二天早上。而蔡孟坚呢,为了不打扰到华罗庚教授的工作,就连走路去厕所的时候都是小心翼翼的,怕弄出大的声响。

当第二天蔡孟坚起来的时候,看到华罗庚教授已经开始洗漱了。就在这时,华罗庚递给他一摞稿纸,让他交给俞大维,华罗庚此时已经十分累了,随后就去休息了。后来,蔡孟坚回忆道:第二天早上,华教授上厕所,拿岀一摞写满文字的稿纸。他递给我说:“问题已经解决了,但我没有时间再抄写了。请立即寄给余主任。”

然后,蔡孟坚很快将华罗庚的稿纸递给了俞大维,俞大维拿过稿纸后,非常的高兴,马上下达命令:按照华罗庚教授指示的方法尽快解码!很快这些数字就被翻译成了日本的战争计划,要攻击我们的一个城市——昆明。有了这些计划,国民政府加强了预防工作,日本空袭伤亡大大减少,挽回了一个城市的重大损失。

解放后,当华罗康教授回忆起这个故事时,他仍然兴高采烈地说:“在从明文到密文的加密过程中,日军使用了缪比乌斯函数”!然后,使用缪比乌斯函数的反函数,密文将立即恢复到明文!”

据数学教授、华罗庚弟子袁传宽介绍,华先生一开始对他说:现在大家都说数论没用了,别相信,数论其实用处大着昵。我(华先生自己),曾经用数论中的缪比乌斯函数破解日本人的密码。”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