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比佛祖的熊十力,教学生要这样读书,让人受益匪浅

2024-05-18 12:54 来源: 高考学习网 本文影响了:719人

熊十力,单看名字就觉得很有意思,力量感扑鼻而来。其人狂且燥,人如其名,其实又不如其名,因为这名字取得实在是太大了。

“十力”释义之一:如来的别称。(僧肇《维摩诘经》注:“十力是如来的别称耳。十力备,故即以为名。”)

这位狂人原名叫熊继智(1885—1968),湖北黄冈人氏,到北大执教后改名叫熊十力,自比如来佛祖。

他狂也不是一两天了,仿佛天生自带狂属性,小时候曾当父亲面说出“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这样的话,一下子就把父亲唬住了。

当然,民国那一拨大师们,狂,是因为确实有本事。比如,熊十力,学问高至可开宗立派,被誉为新儒家开山祖师

他和门下的三大弟子(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还有张君劢、梁漱溟、冯友兰、方东美被称为“新儒学八大家”。

《大英百科全书》这样点评他:“熊十力与冯友兰为中国当代哲学之杰出人物”。

他以佛教唯识学重建儒家形而上道德本体,在哲学界自成一体,影响深远,“熊学”研究者遍及海内外。

他著述丰硕,代表作有:《新唯识论》、《原儒》、《体用论》、《乾坤衍》等。

熊十力也是一位典型的励志男,自身学历很低,几乎靠自学成才。

与同样登上北大讲堂的梁漱溟和钱穆相比,他的学历更低,他只上过半年学。

其父亲是一位一生穷困潦倒的私塾先生,家境贫穷的熊十力从八九岁开始就给邻居放牛,以补贴家用。

在这期间,他偶尔到父亲授课的地点当“旁听生”。他11岁时父亲死于肺病,两年后到父亲生前好友执教的湖北陆军(特别)小学堂读书。

但是,因为他生性自由,受不了学校的管束,半年后就自己选择离开了。这便是他接受的全部学校教育了。

微信图片_20200116093615.jpg

古往今来,但凡自学成才者必有过人之处,熊十力也是天赋异禀,自小看书过目成诵。据他的夫人傅既光回忆,结婚后,她亲眼看到熊十力在短短的蜜月期间,读完了二十四史。

当时傅既光见熊氏翻书速度极快,就怀疑他到底有没有读进去。为了解开心中的疑惑,她随便挑了二十四史中的一件事,起个头儿,让他接下去。

结果,熊十力不但把事情说出来,还能说出这件事是在第几卷。这件事情不知道是否有夸大的成分,又或者熊十力之前可能曾经读过二十四史,但是他的记忆力超群是毋容置疑的。

他不像其他学者一样藏书丰富,他生平很少买书,几乎是唯一一个不藏书的国学大师,仅凭记忆就能著作等身,着实让人钦佩,这也佐证了熊十力善读书。

他教学生徐复观应该怎样读一本书,才能从中获益,这点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徐复观是他的三大得意弟子之一,不过他教徐复观读书的时候,徐尚未拜入师门。

1943年,徐复观调任老蒋侍从室机要秘书,被擢升为少将,青云得志,正是春风得意时。那年,徐复观读了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后,很是仰慕,于是便给熊氏写了一封信。

不久,熊十力给他回信,除了肯定他“有志于学”之外,还骂他文字潦草,对前辈缺乏敬意。

收到回信不久的徐复观,见熊十力对他既有欣赏又有长者的严厉说教,心里忐忑不安,但还是鼓起勇气去勉仁书院拜访他。

席间,这位身着戎装“有志于学”的年轻人,向熊氏请教应该读些什么书?熊十力一生膺服王夫之和王阳明,便让他看王夫之的《读通鉴论》。

这本名作,徐复观很早之前就拜读过,也许觉得熊氏低估了自己,心里有些不服气,于是不咸不淡地说:“这书我早就读过了。”熊十力闻言大不悦,说:“你并没有读懂,应该再读。

微信图片_20200116093551.jpg

于是,徐复观回去后,又把《读通鉴论》拿出来认真阅读了一遍。过了一段时间,他又跑去拜访熊氏。

谈话期间,熊十力又问起徐复观读《读通鉴论》的事:“有什么心得?”

徐复观对熊氏先前连问都不问,便断定他没有读懂,心里多少有些不服气。这次他专门挑书中自己认为不满意的地方说出来,以彰显自己读得深邃。

不料,徐长官话还没说完,熊十力就破口大骂:

“你这个东西怎么会读得进书?任何书的内容,都有好的地方,也有坏的地方。你为什么不先看出它的好的地方,却专门去挑坏的?这样读书,就是读了百部全部,你会受到书的什么益处?读书是先要看出它的好处,再批评它的坏处,这就像吃东西一样,经过消化而摄取了营养。比如《读通鉴论》,某一段该是多么有意义;又如某一段,理解是如何深刻。你记得吗?你懂得吗?你这样读书,真是太没出息了!

熊十力当头棒喝,让徐复观目瞪口呆,不过也委实起到醍醐灌顶的作用,他这一骂,把徐复观骂成一位新儒学大家。

徐复观后来回忆此事感叹道:“原来这位先生骂人骂的这么凶!原来他书读的这样熟,原来读书要先读出每一部书的意义!”

其实,熊十力这番话,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又何尝不是大有裨益呢!

俗话说,满瓶不响,半瓶晃荡,我们身边不少人就是这样,自己没读多少书,更甭提读懂了,为了博出位,就专门在平台上标新立异,夸夸其谈,一会说鲁迅贪财,一会说陈寅恪学问被高估了云云。

总而言之,就是很少去思考和总结这些大家的著作好在哪里,自己读罢,获益几何。长此以往,不就成了熊十力口中所说的那样:“你这样读书,真太没有出息了!”

熊十力自比佛祖,其实脾性一点都不像佛祖,更像怒目金刚,因为此君传道论学喜欢动口,更喜欢动手。

熊十力教学生不仅仅是骂,有时还会“打”。他的学生任继愈回忆说,老师讲课到精彩处,往往得意忘形,经常会随手在听讲者的头上,或者肩膀上拍一巴掌,然后哈哈大笑。他这种暴力行为导致后来同学们上课,都争取在离老师远一点的位置坐下,以避免被他“棒喝”。

熊十力这种暴力习惯,不但对学生如此,对自己同辈老友亦然。更奇葩的是,与他论学的时候,他高兴也动手,不高兴也动手,活生生一头暴力熊。

比如,他的好朋友张东荪就深受其害,熊十力跟张东荪论学时,谈到高兴处就会情不自禁的一巴掌拍在张的肩膀上,吓得对方连连后退。

要是和他论学观点相左,场面就更激烈了。殷海光回忆,有一次他亲眼看到熊十力和好友梁漱溟论学时发生争执的情形。

熊十力当时一怒之下就上去打了梁漱溟三拳,口中还振振有词,一直说他是“笨蛋”。梁漱溟知道熊十力性格如此,没有计较,只是默默地转身离开了。

他跟作家废名(冯文炳)讨论佛学场面更火爆。废名悉心研究佛学,但是很少人把他当回事,倒是熊十力愿意和他一起讨论,不过两个人观点迥异。

据废名回忆,两人相遇,必口舌相交,争论起学术问题来,始则大叫大嚷,面红耳赤,继而扭成一团、拳脚相加,最后是不欢而散,然过一、二日再聚时,则又谈笑风生,和好如初

有一次,邻居听到他们又在屋里争吵,本已习以为常,但是过了一会儿,突然安静下来,邻居好奇跑过去一探究竟。结果发现,这两人正在互掐脖子,以至发不出声音来了,邻居赶紧把他们分开。有趣的是,第二天他们又在一起论道了。

不过,这架也不白打,熊氏在这种诘难攻讦的论学方式下,受益良多。他的许多论点就是在这种辩难中产生和完善的,学问在掐架中精进,也是古之罕有,今亦绝无了。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