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将明日作昨日,“明日黄花”需正解

2024-05-06 01:01 来源: 高考学习网 本文影响了:773人

误将明日作昨日,“明日黄花”需正解

成语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精炼的语言,往往有他的出处,由于"不知道原成语之来历",在理解、使用的过程中望文生义,

人们认为"明日"是将来,是未来,尚未发生。"明日"的东西是新生事物,生气勃勃,符合时代潮流的也是理所当然的。"昨日"即过去,是旧事物,代表的是过时,不合潮流,

明日黄花[míng rì huáng huā],成语,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明日黄花"出自宋代苏轼的《九日次韵王巩》:"我醉欲眠君罢休,已教从事到青州。鬓霜饶我三千丈,诗律输君一百筹。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南楼。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诗中,黄花指的是菊花。"明日"指的是重阳之后。“明日黄花”就是指重阳节后,逐渐枯萎的菊花。诗歌大意是苏轼与友人在重阳佳节聚会,登高赏菊,赌酒赋诗,心中无比开怀。好不容易相聚在一起就不要着急回去,趁着重阳节好好欣赏这盛开的菊花,否则等到"明日",菊花凋败失去欣赏价值,就是彩蝶飞过看到也会感到忧愁,后多用来比喻良辰易逝,好花难久,所以要珍惜眼前

《少年游 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一词也用到过: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但是,菊花的花期明明较长,在重阳前后正是怒放的季节,怎会在重阳后的明日就开始凋零?苏轼的这句明日黄花蝶也愁与实际情况匹配吗?

根据林衡先生《明日黄花的喻义和寓义》一文,我们得出答案是肯定的。唐末诗人郑谷曾写过一首绝句《十日菊》:

节去蜂愁蝶不知,晓庭还绕折残枝,自缘今日人心别,未必秋香一夜衰。

古人赏菊时,喜欢折下几朵养在瓷瓶里,即折残枝。菊花与水仙之类不同,其在瓶中养植枯萎较快,而十日恰好就是重阳节的明日,一夜过后,瓶中的菊花开始凋零,失去观赏价值,正好与苏轼明日黄花的说法对应。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中国成语大辞典》,在明日黄花条下,先引郑谷诗,再引东坡词,便很好地解释了明日黄花这个说法的合理性。

名人大家们深知这个成语有典可查,指的是过时的“应景的文章”,说的是“一月前”的“手书”, 因而用得准确无误。冰心在《寄小读者》二七中写道:再经过四次月圆,我又可在母亲怀里,便是小朋友也不必耐心的读我一月前,明日黄花的手书了!

由于不了解典故出处,对典故的理解望文生义,像"昨日黄花"误用已经是屡见不鲜,甚至像《人民日报》这种官方媒体也是如此。如"黄宗江是一位大学者、大才子,然而他却以'艺人'自诩;他对自己过去的成绩,自谦为'昨日黄花'"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530),因此,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成语典故的含义及出处一定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只有搞清楚他的正确含义,才能准确使用,否则,就会让人贻笑大方。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