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饮鸩止渴

2024-05-04 12:30 来源: 高考学习网 本文影响了:1210人

成语释义

饮鸩止渴,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yǐn zhèn zhǐ kě,意思是喝毒酒来解渴,寓意人急功近利,用错误的方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完全不顾后果。出自《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

成语故事

“饮鸩止渴”典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四十八·霍谞传第三十八》:“光衣冠子孙,径路平易,位极州郡,日望征辟,亦无瑕秽纤介之累,无故刊定诏书,欲以何名?就有所疑,当求其便安,岂有触冒死祸,以解细微?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岂可为哉!”

东汉时,有人于大将军梁商之前,诬告霍谞之舅父宋光,私自删改朝廷诏书,光为此而入狱。时年仅十五岁之霍谞上书予商,为光辩白。书曰:“光位极州长,素来奉公守法,无纤介之罪,纵于诏书有所存疑,亦不敢冒死而擅改。犹如人在饥时,以毒草来充饥;而于渴时,饮鸩酒以解渴,甫一沾唇,未入腹中,已告命丧,焉可为哉?”商阅书后,甚觉有理,呈于皇上。未几,光免罪获释。


u=2761906684,3458665192&fm=173&app=25&f=JPG.jpg


相关知识

“饮鸩止渴”中的“ 鸩 ”,指的是一种羽毛上有毒的鸟,相传,它黑身赤目,羽毛青黑色,以毒虫为食,日久天长也就有了毒。如果把鸩的羽毛在酒水之类的饮料中搅拌,会让酒香扑鼻,但是只要沾上嘴唇,毒性发作极快,将人全身鲜血化尽、脑裂而死。古代赐毒酒杀人一般就是用的这种酒,杀人的手段名为鸩杀。


古书《山海经》中说:“鸩大如雕,紫绿色,长颈赤喙,食蝮蛇之头,雄名运日,雌名阴谐也。简单了说古人认为 “ 鸩 ”这种鸟像雕,爱吃毒蛇的头,所以它自己也变得很毒。然而,在中国境内,迄今为止,也没有发现一种有毒的鸟类。


屈原《离骚》写道: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雄鸩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的诗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鸩鸟在山溪中饮水洗浴,河流里面也就有了毒,饮水的人畜立刻倒地而亡。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