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精华小短文,浓缩课本80%考点,高效背诵直冲满分

2025-11-22 16:12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12人

1.时间 事件

1839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

八国联军侵华

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

1894-1912 辛亥革命

1915 新文化运动

阅读以上材料,从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确定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角度1

事件(史事):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观点:列强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论述: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署《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内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被迫同帝国主义者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结论:随着列强一次次的侵略战争,中国逐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角度2.

事件(史实):林则徐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高潮

观点:中国人民进行顽强的反侵略斗争。

论述: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让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有无限蓬勃生气”。

综上所述:在列强侵略中国的过程中,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抗击,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勇气。

角度3

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观点(1):中国的近代化是一个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国近代化探索的不断深入

论述:①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②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戊戌变法,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③1911年 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制度,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推动了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④1915年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人们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结论:因此,近代中国从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先进技术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洋务运动

百日维新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1861年

1898年

1911年 1915年

2.

1865年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1872年 轮船招商局

1894年11月 孙中山成立兴中会

1905年8月 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立中国同盟会。

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了中华民国。

1912年2月 为了防止袁世凯专权,制订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5年 新文化运动

1919年 五四运动

1921年 中共一大召开

请阅读上表,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两个或两个以上),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角度1

选择的事件: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

观点: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维护清王朝统治,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以“自强”为口号,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等近代军事工业;以“求富”为口号,创办轮船招商局等近代民用企业。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但是,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它只学习西方的技术,没有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总之,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角度2

事件:孙中山成立兴中会、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制订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观点:孙中山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论述: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创办《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或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911年,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创建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总之,孙中山成立兴中会、同盟会、阐发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创建中华民国,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角度3

选择的史事: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共一大召开。

观点:中国开始新民主主义革命。

论述: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1919年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总之: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准备。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了。

角度4

事件:五四运动;中共一大召开

观点: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了重要历史条件。

论述:五四运动推动了社会进步,工人阶级作为五四运动的主力登上历史舞台,为党诞生准备了阶级基础;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党的诞生准备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党的成立准备了干部组织基础。

总之,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需求。

3.材料 中国近代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923年 中共三大召开

1921年 中共一大召开

1924年1月 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

1924年 黄埔军校建立

1926-1927年 北伐战争

1927年4月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1927年7月 15 日 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

1927年8月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 八七会议

1927年9月 秋收起义

1927年10月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1934-1936年 红军长征

1935年 遵义会议

1945年 中共七大

问题:阅读以上材料,从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确定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字数150字左右)

角度1

事件:中共一大召开、八七会议、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观点:中国共产党开辟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论述: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探索出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总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结合中国的国情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并取得了革命胜利。

角度2

事件:中共一大召开、八七会议、遵义会议、中共七大、遵义会议、

观点:党的历次重要会议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论述: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八七会议,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里取得”的著名论断;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党和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结论:党在历次重要会议,结合中国革命实际,及时调整革命策略,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角度3

事件:中共一大召开、八七会议、秋收起义、遵义会议、中共七大

观点: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贡献)

论述:1921年,毛泽东作为湖南省代表参加了中共一大,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开辟了井冈山道路,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红军长征期间,中共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结论:综上所述,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贡献。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事件

1923年 中共三大召开

1924年 国民党一大召开

1924年 黄埔军校成立

1926年 北伐战争

1926年8月 汀泗桥、贺胜桥战斗

1927年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15日 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

1928年底 南京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义

1927年 中共召开八七会议

1927年9月 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年 井冈山会师

1937年9月 国民党公开发表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请选择材料中两件或两件以上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观点,结合所选事件,加以阐述或说明。

(要求:选取事件与观点相符,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角度1

选取事件: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成立、北伐战争

观点:国共两党合作领导国民革命/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进程/国共合作推动北伐胜利进军

论述: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1924年国共合作建立黄埔军校,培养大批军事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1926年国共两党领导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总之:国共两党共同建立了黄埔军校,共同推动北伐战争胜利,有力地推动了(国民)革命进程,有利于社会进步。

角度2

事件:国民党一大召开、黄埔军校成立、北伐战争、国民党公开发表国共合作宣言

观点: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国共两党合作有利于中国社会进步

论述: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1924年国共合作建立黄埔军校,1926年国共两党共同领导了北伐战争,北伐胜利进军,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1937年,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共两党坚持全民族抗战,1945年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结论:从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的胜利,可以看出国共两党合则两利。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