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常用历史认识、历史观点、论述语言汇编:第二部分 常考关键词、观点、论述

2024-05-02 06:27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42人

第二部分 常考关键词、观点、论述

人物

观点:杰出政治家的有效举措是社会进步(或政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论述:辛亥革命后,在孙中山的主持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临时约法》等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律,在法律上宣告了共和政体的确立,也宣传了民主思想,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通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走上了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毛泽东等人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理,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类似观点:杰出(英雄)人物的正确领导是历史发展进步的主要推动因素。

民族独立

观点:民族独立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前提。

论述:经过《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的主权不断丧失,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对中华民族的民族压迫是制约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原因,争取民族独立也成为近代社会发展进步重要的任务与目标;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政府成为美国在华代言人,坚持反共内战,中国依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争取民族独立依旧是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

稳定

观点:稳定的社会秩序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

论述:民国初年,军阀割据混战,社会动荡不安,严重制约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张謇为代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掀起的“实业救国”热潮最终未能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严重危害的中华民族的生存,民族工业被迫迁移,社会秩序遭到破坏,百姓流离失所,经济生产陷入停滞倒退,造成大量的平民死于动乱与饥荒。

政治合作

观点:团结合作是实现目标和理想的正确方法与途径。

论述: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中国共产党同意以党内合作的方式实现国共合作,随后两党创办黄埔军校,培养军事和政治人才,国共合作领导北伐战争取得基本的胜利,推动国民大革命的发展;由于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屠杀中国共产党人,导致国民大革命最终失败; 面对日本侵略者的不断侵略,蒋介石坚持“反共内战”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全力攻击中国工农红军,给日本军队有机可乘,中国国土大片沦陷;经过中国共产党的努力,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这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为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到来创造条件;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加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接受改编,开赴敌后战场;中国人民空前的民族团结是抗战取得伟大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党的领导

观点: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利益的坚定捍卫者。

论述: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在革命时代的每个时期,一批又一批杰出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毫不妥协,坚持斗争,誓死捍卫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等事件表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站在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立场上,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积极与各方协商,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中发挥积极作用,扭转了时局,推动全民族抗战的到来;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为了争取发动内战的时机,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发扬共产党人的决心和勇气,亲赴重庆谈判。

观点:中国共产党是汇聚起全民族抗战的核心力量。

论述: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就毅然决然地高举起抗战的旗帜,是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最早宣传者、动员者、抗击者; 华北危机后,随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的和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成为团结凝聚中国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鼓舞者和坚强的政治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为党领导下的广大抗日军民提供了战胜敌人的强大思想武器,极大地鼓舞和坚定了抗战胜利的信心和决心;  1940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华北展开百团大战,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1944年到1945年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率先发起局部反攻,取得一系列胜利,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加速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到来。

党的实践、探索、创新

观点:中国共产党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创新发展。

论述: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革命形势如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遵义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毛泽东等人从实际出发,制定灵活的作战方案,最终实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创举;  随着日军不断蚕食中国,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提出拥蒋抗日,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力量,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制定灵活的战术,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

民主

观点:实现民主符合中国人民的意愿,是近代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

论述:甲午战争后,面对空前的民族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谋求制度的变革,主张变法,戊戌变法就是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在孙中山等人的推动下,民主革命逐渐成为时代潮流,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但是,袁世凯上台后,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中国依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批批先进中国人依然在不断探索追寻救国救命的民主道路。

观点:推翻专制、实现民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诉求

曲折历程

观点:近代中国人民族民主运动的历程充满艰难曲折。

(同上)

民族解放

观点:近代中国追求民族解放是一个曲折的历程。

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以洋务派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此外,他们还兴办新式学校,培养人才,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但是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甲午战争后,面对空前的民族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谋求制度的变革,主张变法,戊戌变法就是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但是最终还是虽然失败了;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但是,袁世凯上台后,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许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这条道路行不通;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富强、民族振兴

观点:实现民族振兴与国家富强是近现代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

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为首的洋务派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此外,他们还兴办新式学校,培养人才,虽然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是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甲午战争后,面对空前的民族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谋求制度的变革,主张变法,戊戌变法就是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和日益腐朽的清王朝统治,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组建革命团体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虽然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但是,它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许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虽然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但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依然顽强地在夹缝中求生存,在斗争中求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探索,中华民族正走向伟大复兴之路。

爱国

观点:爱国主义是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论述:在列强侵略中国的历次战争中,涌现出许多以身殉国的爱国官兵,如邓世昌、聂士成、赵登禹、张自忠、左权等,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中华民族的尊严,体现出近代中国军人的爱国情怀; 在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时候,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救亡运动,从公车上书到五四爱国运动,从一二·九运动到全民族抗战的兴起,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以挽救危亡为己任,前赴后继,捍卫中华民族的利益;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群众运动兴起,从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到五四爱国运动,从国民大革命到全民族抗战的兴起,无不体现出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   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许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虽然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但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依然顽强地在夹缝中求生存,在斗争中求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上,毫不妥协,捍卫民族利益和尊严,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成为抗美援朝战争的坚定领导者。

实事求是

观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迈向成功之路的重要保障。

论述: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提出的种种救国方案都没有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出发,因此无法找到真正救国救民的道路; 在毛泽东等人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放弃攻打中心城市的计划,创建了井冈山根据地,革命形势不断发展;    由于脱离实际的“左”的错误,红军被迫长征,遵义会议从实际出发,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这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调整政策,确立和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以及全民族抗战的兴起创造条件;   解放战争时期,面对敌强我弱的实际形式,以毛泽东为代表中共中央,从实际出发,制定灵活的战略战术,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迅速发展。

思想解放

观点:思想解放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论述: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造成了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地主阶级洋务派、民族资产阶级不断打破固有的认知,先后学习西方的技术、制度和思想,这些有益的探索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十月革命后,特别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并不断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先进的中国人最终找到一条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经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终于在1949年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建立了新民主主义国家。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