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南中考历史小短文的历史必然性

2025-07-02 01:33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37人
1751244614461925.png

今年的中考小短文出在22题,并且以双主题二选一的方式进行,无疑让很多人感到意外,其实,这一点儿也不意外。

一、小短文出现在22题一点儿也不意外
自有小短文这个考试题型之后,河南中考的小短文90%的概率都在25题,以至于很多人把小短文当做了25题世界现代史的”代言人”,而忽略了小短文只是用来考试的一种题型而已,它出在任何一道题都是正常的。
2024年的我带毕业班的时候,曾在命题的时候把小短文放在了21题的古代史和22题的近代史,尤其是21题(内心里讲,我觉得放在22-25题都跳不出传统,当时我是特地对21题小短文进行了尝试和训练)。
如果纵观近十年的小短文,仅从出现的位置来看,25题绝对独占鳌头,同时也是因为经常出现在25题,使得一线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把小短文等同于了世界现代史的教学方向。我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交谈,发现很多学生其实并不能够对一战后的世界发展有一个很清晰的认知。我在前面的文章提到,世界现代史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为两次世界大战及期间的历史、第二阶段为二战后至冷战结束前、第三阶段为冷战结束后至今。很多老师对第一阶段讲授的比较详细,两次世界大战,及经济危机下的东西方世界。在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往往出现一定的纰漏。
在第二阶段中,对于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以及第三世界的发展往往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并不能很好的讲清楚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在战后的一些对外策略转变与本国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而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往往轻描淡写。虽然现在我们从中考的角度,对这一部分的内容涉及较少。但是如果不能对这一阶段讲清楚,既不能让学生很好的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根源,也不能够对第三阶段中中国的大国担当进行很好的理解。
在第三阶段,因为小短文多考目前世界的四大趋势和四大特点,导致学生很多都知道考什么,但又说不出来所以然。原因很简单,第一对第二阶段讲的不够透彻,使得历史的发展无法连贯,内在逻辑不清晰。第二,没有把第三次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之间的逻辑说明白。这一部分要和第二阶段连在一起讲,只有把世界讲明白了,才能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与世界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也更容易何为世界大变局及中国当下的国际策略。
我们在25题考了这么多年的当今国际格局和国际关系特点,能考的也考的差不多了,小短文也该挪挪窝了。
二、用年代尺和图片主题来考小短文一点儿也不意外
可能是这几年用文字材料考提炼观点的模式多了,很多情况下,我们忘记了小短文的命题发展历程。如果我们回顾一下,不难发现,今天的文字材料提炼观点的小短文都是建立在之前版本上的。
1.小短文1.0版本
图片类(联系和对比,多以5分题型出现)
举个例子,英国的《威廉玛丽加冕》图与瓦特蒸汽机图;俄国阿芙乐尔号图与中国一大会址图。这些都属于典型的联系类小短文,也是最基础的小短文。
再如,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与美国《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图;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田纳西水利工程与苏联一五计划期间的第聂伯河上修建的水电站国图,这属于典型的对比性小短文。
2.小短文2.0版本
大事年表类(对一个阶段的概括,多以6分题型出现)
例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大事年表;两次工业革命前后的大事年表。这些大事年表往往是通过学生撰写的小短文来考查学生对这个历史阶段的把握。当然也有学生以小见大,选择其中的两三个事件来说明期间的因果联系。
3.小短文3.0版本
年代尺中的多选二,(历史横切面和历史纵向主线的双重结合,多以6分题型出现)
这种类型的题与小短文2.0版本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二者有略微不同,大事年表多以纵向历史发展为主,中外对比较少。而年代尺在兼具大事年表的优点的同时,又可以在年代尺上下两侧来标注中外历史事件,这样历史就可以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进行联系或对比。
纵向,是历史的前后发展,横向,是同一时间的不同空间。因此年代尺类型的小短文既可以从历史的纵向线索来考,也可以从历史某一固定时间不同空间来考,是历史时空和历史解释的完美结合。
4.小短文4.0版本
小短文的4.0版本其实寿命很短,后期的试卷中是很少见的,但也不是没有。
一种是示意图的补充与阐述,另一种是事件碎片组合。前一种的优点在于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要求高,不过一旦示意图能够补充完整,小短文基本都没问题,区分度不好把握。加上可出题的空间较小,后来就不怎么见到了。后一种开放性更大,答案也更多元,缺点是区分度过大,慢慢也淘汰了。
5.小短文5.0版本

这也是我们现在常用的版本,即给一段文字材料(史学专业内容、新闻评论、文学作品、新华社论、重要新闻等等),要求提炼其中观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

23. (6分)某兴趣小组在开展项目式学习时,整理出了如下素材。请从中提  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围绕典籍智慧与新中国外交的联系,拟定一个观点,写 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1751244542954.png

(6分)阅读下面材料,请围绕万隆精神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针对当今国际关系 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 表述完整)

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以强调维护主权独立,主张通过多边主义、主权平等原则解决国 际问题,提出以“团结、友谊、合作”为核心的万隆精神,在当代国际关系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 一笔。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万隆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新华每日电讯《万隆精神的时代回响》

3、(6分)阅读下面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短文。 (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项,表述完整)

一方面,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正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换 代,驱动“无人经济”快速发展,在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民生领域产生积极正 面影响 

另一方面,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人工智能创作内容的知识产权、人工智能系统可能存 在的歧视和偏见、无人驾驶系统的交通法规、脑机接口和人机共生的科技伦理等问题已经显 现出来,需要抓紧提供解决方案。

——谭铁牛《人工智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事

      在最近两三年我们遇到的大部分都是这个类型,不管是用漫画还是文字材料、还是大事年表,最终在形式上越来越多样(文字材料居多),但是在题目拟定上一直是观点型题目。而前面几个版本对于标题并没有严格要求是观点。

      综合来看,现在的小短文在形式上兼顾了之前的各种类型,在整体表达上趋向于观点凝练。因此,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如果从七年级开始,由易到难对小短文进行循序渐进的练习,其实到九年级一切就水到渠成了。这样回看今年中考的第22题小短文考查形式也就不觉得意外了。
当然,我这里罗列的并不是所有的小短文类型,有些也没有列在内,如漫画解读、徽标解读等等。任何一种考试题型都是为了更好的考查学生的相关学科能力,是为学业质量评价服务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好扎实的教学工作,不要本末倒置,为迎合考试而忽视教材本身。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