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专题复习

2025-04-30 17:30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4人

1.秦朝以前(远古时期、夏商周时期)

旧石器时代时代(打制石器):,狩猎为主,采集为辅——“茹毛饮血”。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原始农业兴起(磨制石器、聚落、农作物种植——水稻和粟、家畜饲养)——“刀耕火种”。青铜时代(夏商周):农业方面——少量青铜农具(如铲、镰开始使用,但主流仍为木石工具);井田制(西周);手工业方面——青铜铸造业发达(礼器、兵器为主);陶瓷、玉器加工、纺织和髹漆等技术成熟,西周出现原始漆器。商业——商朝出现“贝币”作为交易媒介。④铁器时代春秋战国):农业方面——铁农具(如铁犁、铁锸)和牛耕技术出现(社会动荡与变革的根源);手工业——冶铁、青铜铸造、漆器、纺织业发达;商业——金属货币出现,如布币(三晋)、刀币(齐燕)、蚁鼻钱(楚)和郢爰(黄金货币)等。

2.秦汉时期

农业:“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制——商鞅变法后就有;汉代铁制农具(如铁犁、耧车)广泛使用,牛耕技术推广至全国;兴修水利工程秦时修灵渠(沟通湘江与漓江)、郑国渠(关中灌溉)汉武帝时修白渠(关中)、龙首渠(井渠法)、六辅渠等。张骞通西域后,引入新的农作物葡萄、苜蓿、胡麻等。手工业:丝织业发达、冶铸技术发达、制盐技术先进、漆器技术发达。商业: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秦始皇;五铢钱——汉武帝);盐铁专卖——汉武帝;对外贸易出现(丝绸、漆器、铁器远销中亚、罗马)——丝绸之路。城市:长安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3.隋唐时期

农业:曲辕犁(耕地工具)、筒车(灌溉工具)——节省人力,提高生产效率;茶树种植——经济作物。手工业——蜀锦“冠绝”全国;青瓷(越窑)、白瓷(邢窑)、唐三彩(闻名中外);造船业、造纸业、采矿业也有发展。商业:国内外商业贸易发达,丝绸、瓷器、茶叶为大宗贸易产品;草市(乡村地区)逐渐兴起。城市:扬州、益州、广州、洛阳等;国际性大都市——长安(布局严整、坊市分离、人口众多)

4.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重心在南宋时期完成南移(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农业:宋王朝从越南引进“占城稻”——高产农作物;秧马(插秧工具)、复种技术;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成为丰饶的粮仓——“苏湖(常)熟、天下足”;茶树、棉花种植推广。手工业:棉纺织兴起(棉布、棉毯);制瓷业发达(江西景德镇);造船业发达(北宋开封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造船厂,广州、泉州、明州是有名的造船业中心);采矿业发达(煤炭、铁矿)

商业:大城市(开封、临安)中商业活动突破坊市界限,出现早市和夜市;商贸活动辐射道乡镇;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北宋四川地区)——商品经济活跃的集中体现;海外贸易繁荣(海上丝绸之路),元朝到达鼎盛,最远到达红海周围,非洲东海岸;广州、泉州等大商港设“市舶司”(海关)——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5.明清时期

农业:明朝引进玉米、花生、甘薯的高产农作物,引进烟草等经济作物;棉花、药材、甘蔗等经济作物广泛种植——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深;清朝实行鼓励垦荒的政策,扩大了耕地面积。手工业:棉纺织中心松江、丝织业中心苏州、制瓷业中心景德镇——出现成熟的手工工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商业:出现工商业城镇,例如“四大名镇”——佛山镇、汉口镇、朱仙镇、景德镇。

6.总结

①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关系:古代社会农业是基础,农业发达则手工业、商业会繁荣

南方(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与发展的原因:北方人口躲避战乱,大量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好;政府支持;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两宋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繁荣)的原因:农业、手工业发达——物质基础;政府鼓励商业发展——政策基础;民族交往、中外交往密切——市场基础。

海外贸易活跃的原因:国内经济水平高,物产丰富;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水陆交通发达;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指南针的应用;航海技术先进。

④生产工具与社会变革的关系:生产工具革新导致社会生产力提高,进而引起社会变革;因此,生产工具的革新是社会变革的重要根源。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