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八个字出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这一段原文是这样的:
《滕王阁序》节选 (唐)王勃
嗟(jiē)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chuǎn);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yì)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hé zhé)以犹欢。
北海虽赊(shē),扶摇可接;东隅(yú)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这是原文第四段,由写景开始抒情,抒发什么感情呢?先要了解创作背景和作者本人。
1 作者,创作背景:
王勃,初唐四杰,年少成名,六岁为文,被称“神童”,十六岁科举中第,但仕途不顺,因一篇斗鸡文惹怒唐高宗被逐出官府,又因被人陷害,私杀官奴,终结仕途。
676年,他从洛阳出发去交趾县探望时任交趾县令的父亲,路过南昌,正赶上九月九日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大宴各地的宾客,王勃也参加了这次聚会,阎公本意让自家女婿写文出名,沒想到惊叹王勃的文章。这篇奇文,王勃一气呵成,气贯长虹,惊艳四座。却也成了他“生命的绝唱”,归途溺亡,年仅25岁,天妒英才,叹惋不已。
2 这一段话中用了很多典故,
冯唐易老:冯唐容易衰老。冯唐是谁呢?
《史记 冯唐列传》“冯唐以孝著,事文帝...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
冯唐从汉文帝开始做官,一直到汉武帝,汉武帝想重用他时,他已九十多岁了,当不成官了。
李广难封:李广难封侯。李广是谁呢?“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渡阴山”,灭匈奴大将,英勇善战,屡建奇功。最后因行军途中迷失道路,错失战机而愧疚自杀。战绩赫赫却终生未被封候,后来他的孙子李陵降于匈奴,为朝廷所耻,李家败落。李广一世功名,落得个凄惨下场。
这两个历史人物都是满腹才华,一腔热忱,报效国家,尽忠职守,却时运不济,怀才不遇,仕途坎坷。王勃满是叹惜之情。
3 用意:
王勃感叹历史人物有才华却不得其用,不得赏识,命运悲惨,其实借古喻己,感慨个人遭遇之悲,怀才不遇,举步维艰。
王勃年少成名,自负才华,恃才放旷,却仕途不顺,屡屡受挫,年少气盛,正当作为,却无一官在身,沦落漂泊,无人赏识,无人问津,还不如这两位英雄人物,令人戚怆!
但这篇文章是写在宴席上,来客都是达官贵人,主客是都督,王勃还抱着些期许,希望被举荐,所以明明是对君主不满,却将原因归结于个人,“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君子要有见微知著的能力,显达的人能掌控自己的命运),归结为自身能力不够强大。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 。桑榆非晚。”
什么意思呢?趁着年轻,多努力,多奋发,梦想虽远,处境困窘,都要坚持操守,努力奋斗。
这番话说得很有水平,既恭敬得体又励志自勉,既奉承了皇上,又希望在座的大官们举荐自己,又是给自己的自我鼓励,立志誓言。消极感叹中却昂扬向上,积极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