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无大小皆称老”,难倒一群学士,纪晓岚对出下联堪称经典

2024-04-23 21:46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289人

对联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历史,即便是到了现代,婚嫁丧娶、各种传统节日都需要对联的点缀。

清朝的乾隆年间,纪晓岚的很多故事便与对联有关。这些对联故事,既显示了纪晓岚本人的聪慧博学、灵活应变,也体现了我国对联文化的博大精深。

遇巡抚折辱,“对”回翰林院尊严

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纪晓岚出生在一个政治氛围浓郁的家庭里,正史记载,纪晓岚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曾在朝廷为官。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他许多事情也就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不需要发奋图强就能懂得许多为官之道,才学更是深厚。

在乾隆八年(1743年),二十岁的纪晓岚参加了科举考试,获第一名,自此便算是正儿八经的入伍为官。纪晓岚确实是个响当当的人物,有着显赫的家世、聪慧的头脑,凭借着自己的能力科举中榜,一举夺魁。

纪晓岚有着“清朝第一才子”的美誉,时常是被朝野上下艳羡的对象,但这也让他所处的翰林院成为了众矢之的。

乾隆十九年(1754年),纪晓岚在翰林院为官期间,曾遇到一位姓乌的巡抚对他及同僚发言侮辱。

这位乌姓巡抚当时前往翰林院对接业务,自觉才高八斗的他想要出一个上联刁难翰林院众人,只见乌巡抚对纪晓岚等人双关道:“鼠无大小皆称老。”

这句上联的字面意思,就是指“老鼠不管是小老鼠还是大老鼠,都叫做老鼠。”而其深层的含义其实是在讽刺这些无论年纪大小,都被称之为老先生的翰林院的大臣。

1652100445394355.jpg

乌巡抚一面要让纪晓岚及同僚对出相应下联;一面又暗指他们能力不足,还忝居高位。

当时,场上鸦雀无声,翰林院众人虽面露怒色,但是却因文学水平逊色而“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能默忍屈辱。

乌巡抚本以为这次上联堪称“妙联”,无人能够对出,正当他沾沾自喜,自以为计划“得逞”之时,却有人站出来“以牙还牙”。

站出来的正是纪晓岚,只见他对出下联道:“龟有雌雄都姓乌。

纪晓岚所作的下联,既工整,又暗怼乌巡抚是乌龟,为翰林院众人挽回了面子。

巧用“谐音梗”,“对”出轶闻趣事

自幼便文采出众的纪晓岚在朝堂上也是颇负盛名,他受到了很多关注,同僚对他也深有佩服之意。加之性格幽默,所以他有很多有趣的故事被传流至今。

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纪晓岚有位亲戚任职某省盐务。清朝年间的盐务都是头等大事,而且都是官办,贩卖私盐在当时是违反大清律法的。

当时,有人向皇帝举报纪晓岚的这位亲戚在办盐务时收受贿赂。皇帝便召开了小型会议与大臣商议如何处置,正巧纪晓岚就位居次列。他知道事态十分严峻,想向他的亲戚传递消息,但是他又想明哲保身,就想了一个巧妙的方法。

他用了“谐音梗”的方式提醒他的亲戚,他以“严”与“盐”谐音,“查”与“茶”谐音,立即给他的亲戚送去了“盐”和“茶”。亲戚不负纪晓岚所望,立马就意会到他要表达的意思,早早做了许多防备。

都说和珅和纪晓岚是乾隆的“上下牙”,可是“上牙”和“下牙”都会有打架的时候。所以,小人和珅明里暗里都会给纪晓岚使很多绊子。

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纪晓岚因刚任职礼部侍郎一职请客吃饭,谁知在吃饭的时候,和珅家的仆人牵过来一条狗,和珅灵光一现便问向旁边的纪晓岚:“先生,您瞧瞧,这桌子旁边的东西是狼是狗?(当时纪晓岚的官职是侍郎)”和坤这是在意指纪晓岚是狗。

纪晓岚也毫不惊慌便答到:“这倒是挺容易区分的,狗的尾巴上竖,而狼的尾巴则下垂,所以上竖(尚书)为狗,下垂为狼!”此话一出,和珅便哑口无言,只得作罢。

一山不容二虎,和珅与纪晓岚之间的恩怨随着时间推移慢慢累积。

有历史记载,乾隆年间,和珅曾建了一所凉亭想要让当时的大清才子纪晓岚为之取名,纪晓岚也不惧和珅有无害他之心,二话不说便写下“竹苞”二字。

“竹苞”,指的是“竹笋”,在当时入世必须学习四书五经的时代,和珅自然将其译为《诗经·小雅·斯干》中的“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和珅以为是纪晓岚在祝愿他在仕途上能飞黄腾达,便觉喜出望外,将匾额高挂于正厅。

之后,乾隆至此,看到此匾便问起是何人所写。在听到是纪晓岚后,便坚定了心中所想。皇帝告诉和珅:“‘竹’拆开是‘个个’,‘苞’拆开是‘草包’,纪晓岚是骂你家‘个个草包”’呢!”

纪晓岚此举,不得不让人佩服他在太岁头上敢动土的胆量和智谋。

含沙射影,“对”中藏有玄机

自纪晓岚以“竹苞”内涵和珅的故事后,他两之间的仇怨便算是达到巅峰。

乾隆携二人微服私访期间,外出吃饭时和珅看到桌子上摆着一盘五花肉。

为了提起皇帝的兴致,便说出一个上联:“三斤四两五花肉。”和坤想要皇帝作出下联。不料皇帝求助纪晓岚,纪晓岚即兴便对道:“五两六钱七把葱。”

此上联的释义是:桌上的五花肉有三斤四两。下联的释义是:五两六钱能买到七把葱。三、四、五、六、七正好是连续的数字,五花肉和葱也都是食物,这一对联对仗工整,前后呼应,可称绝妙。

而纪晓岚的下联也是暗藏玄机的,他深知和珅的那些糊涂账,只不过没有合适的时机谏言于乾隆。

和珅听完后,当着皇帝的面大骂纪晓岚胡说八道:“谁家的葱卖那么贵?七把葱竟要五两六钱银子!”此话一出,正中纪晓岚的下怀,立马禀明皇帝要求实地考察。

乾隆回到宫里一查账,大惊失色,他发现御膳房的葱确实如纪晓岚所说。更巧合的是,当时负责御膳房采买的正是和珅本人,和珅这次可谓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千叟盛宴,奉“对”贺寿

纪晓岚在文学方面自幼便负有盛名,所以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朝堂上,都无法避开对对联这么稀松平常之事。

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正月初六日,在畅春园举行了继位以来的第一次千叟宴。

千叟宴起源于康熙帝,是为了笼络朝臣而举办的千人宴会,旨在践行孝德,为亲情搭建沟通平台,营造节日气氛。加强友善的邻里、家庭等关系。因为参加宴会的多为老人,所以称为千叟宴。

在乾隆年间的这场千叟宴中,自然是少不了大红大紫的宠臣纪晓岚。

在熙熙攘攘、万人空巷的大型宴会中,乾隆提出要纪晓岚为一位高达141岁的长寿老人作对联助兴,便题出了一个上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文采斐然的纪晓岚不负众望,不假思考就对出下联:“古稀双庆,再添一度春秋。”这副对联中,花甲代指60岁,古稀则代指70岁,上下联皆是赞出了老人141岁高寿的中心思想,对仗整齐,堪称绝妙。

适敛锋芒,巧避雷区

不过,老虎都有打盹的时候,大才子纪晓岚也偶有失误的时候。

纪晓岚曾陪同皇帝一起爬泰山时曾去过一个叫“斗母宫”的道观,就是民间人家祈福的地方。这个道观处于泰山之中,吸引了诸多人流前往供奉。

道观的姑子对这位纪晓岚“才子”的盛名早就心生膜拜之意,一听是纪晓岚来了自家道观,心生暗喜,便要无论如何都要求得“偶像”的亲笔题字。

一向性格随意潇洒的纪晓岚也没有拿腔拿调,一听姑子有此要求,便欣然应允,题出:“一笔直通,两扇洞开。

题毕,在场的“粉头”姑子和一众小尼姑们都面露难色,纪晓岚立马意识到事态不对,也觉得委实不大合适。因为这几个字,从字面上来看,在风尘之外的道观显得着实不太正经。

便又在原有基础上加了几个字上去,变成了:“一笔直通西天路,两扇洞开大千门。”见此,姑子们才放下心来,在场之人也纷纷感叹纪晓岚的聪明才智和随机应变能力。

话虽如此,“对对子第一人”纪晓岚当然也有对不出对子的时候,但适时的谦卑恭逊才能让自己久活人间。

有一次,因为乾隆想吃西瓜解暑,来到一家西瓜店,看见一个个圆滚滚的大西瓜,就前往店里要购买西瓜。乾隆一时兴起便又出了个对子,上联是:“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往东放。

一旁的纪晓岚听完,一时被难住,答道:“这个上联出得太完美了,臣对不出来,普天之下应该也无人能作对。

但其实,难的不是上联,更不是纪晓岚对不出对子。这件事有两个为难之处:一处是出题的人是皇帝,皇帝自觉此对无敌;另一处是,天子坐北朝南,是天下的主人。无论怎么对都是以下犯上的死罪。

所以,纪晓岚不愿触碰皇家威严,选择做哑,便声称不会此对。

对联作为一种言简意赅的文学形式,表面上简单,但实际上最能体现出一个文人的素养。正因如此,有着真才实学的纪晓岚才能够举重若轻地应对形式各种各样的对联,不仅能符合对对联的规范,还能够恰到好处地以牙还牙,水平之高让人佩服。

或许正是由于纪晓岚如此高超的文学素养,才使得他成为了清朝以来最为出类拔萃的文人代表,至今仍然受到人们的敬重和怀念,他所著的文学经典也不计其数。

一朝被贬,文学巨作相继横空出世

纪晓岚虽然备受皇帝恩宠,但是“花无百日红”,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他因为向亲戚泄露盐务之事而坐罪,被贬至新疆乌鲁木齐。

在这段最跌宕起伏的革职流放时间里,纪晓岚远离了权力中心,开始真正地享受生活。因此,在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他陆续写出了流传后世的文学巨作——《乌鲁木齐杂诗》、《阅微草堂笔记》。

其中,《乌鲁木齐杂诗》是一本诗集,共分为风土、典制、民俗、物产、游览、神异六部分,描绘出当时新疆的繁荣景象和别样的风土人情,为后世了解清朝时期的新疆景色风情留下了可参考的一手资料。

纪晓岚在诗中写到:“廛肆鳞鳞两面分,门前官柳绿如云;夜深灯火人归后,几处琵琶月下闻;富商大贾,聚居旧城;南北二关夜市既罢,往往吹竹弹丝,云息劳苦,土俗然也。”

这些诗句描绘了当时的新疆乌鲁木齐繁华的商业街,街道边上的店铺也非常密集整齐的排列,道路边有依依杨柳随风摇晃。

夜幕降临之后,会听到有人在月下弹琵琶的声音,那时候的新疆也会有夜市,夜市结束之后,商人们会聚在一起,一起弹奏乐器。瓜果甘甜、景色宜人、歌舞升平。

这些为后人研究清朝的乌鲁木齐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而《阅微草堂笔记》则是纪晓岚在晚年时写的对许多在新疆所遇所见的离奇事件的回忆,这本书的地位在当时可与《聊斋志异》相媲美。

这本书通过对一些离奇事件的描写和记载,侧面表达出了大量社会基层、边疆士卒和少数民族的故事,赞扬他们的勤劳质朴和胆识,并对当时的民间疾苦寄予深切同情。

浅看《阅微草堂笔记》,就如同读一本仙侠小说,一个个诡异故事所反映出的道理又是对惩恶扬善的褒奖,又向外界传输因果报应之轮回,劝诫世人从善的志怪小说。

如今,有许多历史学家对《阅微草堂笔记》进行了另一种解读,认为它所反映出的是对传统封建伦理的批判主义。

在新疆度过了一段悠然自得的日子后,皇帝念起了纪晓岚的种种好处,便一纸调令又将他调回京城委以重任。

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纪晓岚苦心花费了18年时间,主导完成了《四库全书》的编纂。《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它对我国的古代文化进行了非常系统且全面的总结。

此书包罗万象,涉及各个行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当时的清朝经济、文化、政治均在国际上首屈一指。

各类典籍、藏书居多,加之乾隆本身就是个爱好学术之人。所以,这个项目是有政府引领的重点项目,可见当时的纪晓岚在乾隆皇帝心中的分量。

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纪晓岚因病逝世,终年八十二岁。纪晓岚在当时也可谓“高寿老人”,他一生跨越了雍正、乾隆、嘉庆三代皇帝。去世之后,嘉庆御赐碑文:“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

结语

在清朝,文人骚客也将对联、诗词作为会友的形式,平时会即兴对个对联,甚至邀请好友办个诗会比一比文采。

而纪晓岚作为清朝时期的文人领袖,更是将对联文化的发展推向高潮。也正是有着才高八斗的文学素养,才能够在乌巡抚用对联暗自折辱翰林院众人时,以同样的方式“以牙还牙”。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