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积累 |初中地理7组易混概念辨析,不要在这里犯迷糊!

2025-07-02 05:51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57人

热量与光照

01


光照

主要是指直接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

通常太阳高度角越大,晴天多,日照时数越长,光照就越充足。一般在光照充足的地区,农作物光合作用强,单产高,比如新疆的长绒棉、青藏高原的青稞。

02


热量

是指某一地区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所能获得的热量,它是太阳辐射和地表、大气各种物理过程的综合结果。

一个地区的热量主要取决于纬度位置和海拔高度。

一般来说,纬度低,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多,热量高。纬度高,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少,热量低。

热量状况最直观的描述就是温度。

03


区别

光照充足的地方,热量不一定丰富,例如青藏高原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


昼夜现象、昼夜更替与昼夜

01


昼夜现象

指由于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而引起地表向日的一半明亮而对应的另一半黑暗的现象。它是由地球本身的性质造成的。

02


昼夜更替

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极昼、极夜地区除外)的白昼与黑夜以一个太阳日(24小时)为周期的交替现象。

03


昼夜长短

是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除赤道以外的地区昼夜长短产生周期变化的现象。


地方时、时区、区时、北京时间、国际标准时间

01


地方时

因经度不同的时刻。地球上有无数个地方时,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

02


时区

全球共分成24个时区,其中东西12区各半个时区。

03


区时

国际上规定每一时区都采用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标准时间,这种时间称为区时。

04


北京时间

我国统一采用的标准时间,即东八区的区时或东经120度的地方时。

05


国际标准时间

0度经线的地方时。


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高度

01


太阳高度

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昼半球,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之上,太阳高度大于0。

夜半球,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之下,太阳高度小于0。

晨昏线上,太阳光线在地平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

一天随着时间变化,太阳高度也在变化。

02


正午太阳高度

是指一天中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它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能直射地区,阳光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可达最大值90°。无直射地区最大值不能达到90°。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01


环境污染

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

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02


生态破坏

是指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如生物、土壤的破坏,造成土地沙化、土地次生盐碱化、水土流失等。


气候与天气

01


气候

是指整个地球或其中某一个地区一年或一段时期的气象状况的多年特点。它反映平均状况,也反映极端情况,是各种天气现象的多年综合。

例如,昆明四季如春;华北地区,春、秋温和,盛夏炎热,冬季寒冷,我们就称这里是“四季分明的温带气候”。

02


天气

是指某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的冷暖、干湿、晴阴、风雨等及其变化的总称。它是指影响人类活动瞬间气象特点的综合状况。

例如:我们可以说:“今天天气很好,风和日丽,晴空万里;昨天天气很差,风雨交加”等。

03


区别

时间尺度看,气候是时间尺度很长的大气过程,天气则是瞬时或短时间内的大气状态。天气瞬息多变,具有不稳定性,而气候在一定时段具有相对稳定性。


河流水量与河流径流量

01


河流水量

在一定的时间内,江、河、湖泊、水库内存水的总量。

02


河流径流量

表示在某一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过水断面的总水量,是衡量水资源丰歉程度的重要指标。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