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模考作文“守拙”与“取巧”写作指导

2025-05-15 01:49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66人

【材料·任务·要求】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生的长河中,有人选择“守拙”,坚守内心的纯真与质朴,以不变应万变;有人则崇尚“取巧”,追求思维的灵动与变通,以智取胜。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议论结构】二元思辨

【教师习作】

至拙见大巧,至巧显真淳

从古代的手艺人到现在的大国工匠,都有“干一行爱一行”的“守拙”劲头,都有“专一行精一行”的“取巧”造诣,所谓“至拙见大巧,至巧显真淳”。“守拙”意味着热爱与向往,纯真与质朴,坚毅与执着……;“取巧”意味着灵动与变通,怀疑与批判,创新与蜕变……。“守拙”与“取巧”并非完全割裂,而是相互融通和促进的。

在有些人看来,“守拙”是一个贬义词,常常和迂腐落伍顽固等词挂上钩,其实全然不是这样的。“守拙”意味着热爱与向往,纯真与质朴,坚毅与执着……。春秋无义战的年代,孔子心如磐石,带着弟子奔走疾呼,制止置民水火的乱战,推行仁政的治国方略,期盼天下相安太平。即便是陈蔡绝粮生命受胁,仍然九死未悔奔走不止。孔子对仁爱理想的“守拙”和践行,辉耀了整个中华文明史。中国文学史上,还有个大事件,就是韩柳领导的古文运动。面对骈文绮靡之风大行其道的不良文学风气,韩愈“惟陈言之务去”的革新气魄和柳宗元“文以明道”的思想自觉,犹如暗夜中的月亮,以复古为旗帜却照亮了文学革新的天空,影响延宕出了唐宋八大家的创作辉煌。

在有些人看来,“取巧”也是个贬义词,常常和投机虚伪奸猾等词沾边,其实也全然不是这样的。“取巧”意味着灵动与变通,怀疑与批判,创新与蜕变……。庖丁解牛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庖丁从日复一日的解牛工作中,认真观察牛生长的骨骼结构,细心总结杀牛的实践经验,终于将解牛从感性认识提升到了理性认识,悟出了“依乎天理”“因其固然”的道理。因此,能做到“目无全牛”“游刃有余”的出神入化的境地。倘若没有一点“取巧”的聪明悟性,庖丁定然还是个“族庖”!大洪水时代,生民流离失所贫饿将死,大禹的父亲鲧采用“堵”的方式治水,结果越堵越大越堵越凶,生民的灾难反而加倍了。辛苦的鲧被舜流放赐死了。大禹吸收父亲的惨痛教训,在勘测走访的实践中,转换治水思想,改“堵”为“疏”,使滔滔洪水归入大海,使万民安居乐业繁衍生息。倘若大禹还是死脑筋,不改父之志,那等待他的又是什么呢?

真正的“守拙”者从来不是拒绝创新的迂腐,真正的“取巧”者也绝不会是根基虚浮的投机。“至拙见大巧,至巧显真淳”,用“守拙”的心思去扎实做事、老实做人,用“取巧”的心思去灵活变通、开拓创新,在沧海横流日新月异的大变局里,去上下求索劈波斩浪,去实现吾辈青年该有的人生价值!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