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型介绍
新高考地理出题多以情境材料为重要载体,是考生进行试题分析与答题的基本依据,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地理实践的能力,主要题型有“情境型”、“知识型”、“情境+知识型”。想要做好地理选择题,学生必须具备以下能力:
1.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用特定的地理事件或地理主题为核心的典型情境材料,将信息以文本资料、表格、数据、图像、符号等形式表现出来。考生需要提取有效信息来解决问题,一是通过对信息的认知,启动知识储备,经过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来解决问题;二是面对从来没有见过的新概念、新图形等问题,需要从概念和图形理解上着手,仔细地思考、判断、甄别,弄明白题中概念或图形的含义,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不论何种情况,考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都直接影响着问题解决的质量和速度。
2.读图、分析图表的能力
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学地理教材中有大量的图像,包藏了众多的内容,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规律都可通过读图得出。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来看,几乎达到题题有图的局面,且采用书中原图的较少,越来越多的新图出现在卷面上。以图考图、以文考图、以图代文的考题,从不同侧面,以不同形式考查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做题时,把地图上的数字符号、文字、轮廓等信息转化为熟悉的自然或人文特点,推动问题的解决,尤其需要关注图例或注解,往往答案会隐藏在其中。
3.逻辑推理与论证的能力
高考题的答案不能直观的从文字和图片上找出来,需要考生获得文字材料和图片中有效信息后,从已知的事实或理论(前提、条件或假设)出发,经由准确、充分的证据链(有效信息)和清晰、严密的逻辑链(相关性、因果性),推导出合理结论。
二、题型攻略
1.“情境型”试题的考察
(1)“情境型”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文字阅读、图表解读、信息提取等能力。这类试题需要紧密结合情境材料解决问题,靠知识原理的记忆、还原和应用难以奏效,更不能套用所谓的“解题模板”。
(2)认识:此类试题的出现,或许是命题专家的学术研究思维惯性使然,更是地理科学问题研究范式的简化体现——通过数据材料分析与图示表征,从中发现、揭示地理特征或规律。
(3)启示:地理文字阅读和图表解读能力理应成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关键能力的有效补充。
(4)教学指向提升地理文本阅读能力,尤其是图表解读能力,增强对情境材料图文关键信息精准提取的敏感性,提升对图文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能力。
2.“知识型”试题的考察
(1)“知识型”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必备知识 (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试题难度不大,题量较少。这类试题不需要对情境材料做过多解读,需要结合对结构性知识(包括地理原理性、规律性和事实性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对问题做出判断和选择。
(2)认识:“知识型”区别于“情境型"试题的主要依据是:前者仅靠试题情境中的图文材料难以直接做出判断和选择。
(3)教学指向: “知识型” 的试题是高考“四层体系中“必备知识”考查的直接体现。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依然需要强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尤其是具有明确逻辑联系的规律性、原理性知识。
3.“情境+知识型”试题的考察
(1)“情境+知识型”的试题:试题材料相对复杂,所占比重较大,有一定难度。此类试题着重考查学生在深度解读试题情境图文材料的基础上,迁移运用原理性、规律性等结构性知识,运用地理学科思维(晨昏线、太阳辐射的昼夜差异、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地球表层大气的垂直分布差异等)建立知识联系并通过判断与选择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启示:此类试题既体现了命题专家的学术研究思维,也是地理科学问题研究范式的具体体现。结合问题情境中的数据材料与圈式表征结果,运用地理学科思维解决具体地理问题。
一、答题步骤
1.审题干。题干是选择题的主体部分,由提供条件的疑问句或陈述句构成,长短不一,全面分析题干内容,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和“限定词”。题干中的“关键词”,可以明确题目考察的落脚点,如:原因、影响、特点、变化等;题干中的“限定词”可以确定题目查考的核心概念,“限定词”有一个或多个组成。
2.回归教材。根据题干“限定词”可以确定题目考察的核心概念,调动课本上的相关知识,构建思维框架。
3.扣材料。对题目所给的文字、图表等材料进行分析,找出与题目直接相关的信息,建立思维联系。
4.析选项。对选项叙述的正确性判断是做好选择题的核心任务。选项叙述错误常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因果错乱,如“在副高控制下,长江中下游多雨”。②绝对化表述,选项中出现“一定、全部、都”等绝对化描述的词语,多为错误选项,除非出自书本中的原话。③前后矛盾,如“卫星在大气层中高速运转能较好地散热”。④概念混淆,如“海岭海沟等构造带将地壳分为六大板块”。⑤表述错误或不完整,如“赤道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太阳系是由行星、小行星、流星体、彗星、行星际物质组成的天体系统”。⑥以偏概全,以点代面,举例不当,如“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⑦与题干无关。
二、地理选择题常用做题方法
1.直选法。对于考查的核心概念很明确的选择题,可根据题干要求,从备选项中直接选定正确选项。
【案例7】2024年新课标卷第3题,考查乡村公共空间的特性。
(2024·新课标·高考真题)湖南省永顺县双凤村是一个典型的土家族村寨,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村寨中一条小溪蜿蜒流淌,潺潺水声伴随着弯弯青石板路和依山而建的土家转角吊脚楼,勾勒出一幅土家山寨的美丽画卷,被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左图示意双凤村地建筑分布,右图示意在建的转角吊脚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摆手堂(含土王祠)、风雨桥为双凤村村民进行公共活动和交流提供场所,这体现了乡村公共空间的( )
①均衡性 ②经济性 ③公益性 ④文化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排除法。如对于给定的条件是多个的题目,可先根据题目的某一条件,在被选项中找出符合这一条件的对象,其余淘汰,缩小范围;然后再根据题目的其他条件,在缩小的范围中逐渐进一步淘汰,最后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选项。
真题分析
【案例1】2024年黑吉辽高考第2题,考查盐城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建设附属设施的目的。
(2024·黑吉辽·高考真题)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是接卸和存储船运液化天然气的能源基础设施,通过管道等方式将天然气外输到消费地,具有调峰保供的功能。江苏盐城接收站建在滨海港区内的滩涂上,是全球一次性建成的规模最大接收站,2022年9月开始运营。该站包括专用泊位、管网和10座大型储罐等,占地面积较大。接收站还规划建设冷能利用、燃气发电和制氢等附属设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盐城接收站将建设附属设施是为了( )
A. 保障区域能源供给 B.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C.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D. 优化一次能源结构
2.读图、分析图表的能力
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学地理教材中有大量的图像,包藏了众多的内容,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规律都可通过读图得出。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来看,几乎达到题题有图的局面,且采用书中原图的较少,越来越多的新图出现在卷面上。以图考图、以文考图、以图代文的考题,从不同侧面,以不同形式考查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做题时,把地图上的数字符号、文字、轮廓等信息转化为熟悉的自然或人文特点,推动问题的解决,尤其需要关注图例或注解,往往答案会隐藏在其中。
【案例2】2024年山东高考第8-9题,据图中信息判断海洋浮游植物密度的空间分布与海水性质、营养盐等环境因子的关系
(2024·山东·高考真题)海洋浮游植物密度的空间分布与海水性质、营养盐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远岸海【案例1】2024年黑吉辽高考第2题,考查盐城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建设附属设施的目的。
(2024·黑吉辽·高考真题)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是接卸和存储船运液化天然气的能源基础设施,通过管道等方式将天然气外输到消费地,具有调峰保供的功能。江苏盐城接收站建在滨海港区内的滩涂上,是全球一次性建成的规模最大接收站,2022年9月开始运营。该站包括专用泊位、管网和10座大型储罐等,占地面积较大。接收站还规划建设冷能利用、燃气发电和制氢等附属设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盐城接收站将建设附属设施是为了( )
A. 保障区域能源供给 B.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C.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D. 优化一次能源结构
浮游植物密度受陆地影响较小。如图示意孟加拉湾及其周边区域。据此完成2-3小题。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3.与7—8月相比,12月至次年1月N区域海水盐度较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 蒸发 B. 降水 C. 径流 D. 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