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是根据考古学研究整理的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粮食颗粒及折合重量等数据。以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稻米  | 粟米  | 黍米  | |
颗粒数  | 14768  | 13883  | 2248  | 
千粒重(克)  | 16  | 2  | 7  | 
折合克数  | 236.288  | 27.766  | 15.736  | 
粒数占比  | 47.8%  | 44.9%  | 7.3%  | 
重量占比  | 84.5%  | 9.9%  | 5.6%  | 
A.考古发掘与文献记载互证才有价值 B.已具备相对成熟的灌溉技术
C.古代南稻北栗的农业格局初步形成 D.地区之间经济交流日益频繁
2.西汉前期,作为地方乡官里吏的乡三老、孝悌、里正和里父老等多“有修行,能帅众为善”,协同有秩、啬夫等乡官征收赋税徭役、教化民众。西汉中期以后,出现了樊重“赀至巨万,而赈瞻宗族,恩加乡闾……推为三老”的现象。有学者推算,东汉乡官里吏一般由有资产十万钱以上富人担任。这一变化( )
A.增强了郡县官员对地方的影响 B.体现出察举制度影响力的丧失
C.易导致基层与中央政权的离心 D.折射出儒学正统地位遭到冲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