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春秋时期,晋国在兼并虞国等同姓方国时,也与无终戎等北方诸戎和好,以免于在同楚国争霸过程中腹背受敌。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
A.北方诸戎已融入华夏族 B.政治权力下移至卿大夫
C.楚国吴起变法成效显著 D.宗法政治体制遭到破坏
2.民营工商业在西汉初年已有相当发展,但汉武帝以后民间资本被迫大量向农业转移,以田庄为主要载体,以农为主、工商为辅。这种变化说明当时( )
A.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 B.政府开始实行重农抑商
C.中央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 D.私商已经成为商人主体
3.开元十一年,唐玄宗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将中书省和门下省合为一体。这一变化( )
A.使中枢机构分工明确 B.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C.进一步削弱宰相权力 D.大大强化了中央集权
4.元朝创建行御史台“主察行省”。至元二十年,江淮行省“有欲专肆而忌廉察官者”,建议行御史台隶属行省。经重臣董文用据理力争,该图谋未能得逞。至元二十八年,行御史台不受行省节制在法令上被确认。这说明元代( )
A. 行省长官的特权受到否定 B. 地方权力的监督机制得到改善
C. 地方的吏治问题得以解决 D. 行省事务最终由朝廷大臣决定
5.如表呈现的是宋代程颐和朱熹的思想观点。这说明理学家( )
思想家 | 观点 |
程颐 | 读史须见圣贤所存治乱之机,贤人君子出处进退,便是格物 |
朱熹 | 若未读彻语、孟、中庸、大学便去看史,胸中无一个权衡,多为所惑 |
A.主经学史时须重视道德教化 B.研究历史注重史料搜集整理
C.通过探究万物获取历史真相 D.借助历史事实领悟心学理念
6.雍正帝要求广大臣僚用密折言事,比如一省之内,督抚、布政使、按察使、道台都可以独自上折密奏。当时除了雍正的少数几个心腹大臣稍敢勇于任事外,广大臣僚都“人人自危,斤斤自保”。据此可知,密折制度( )
A.助长了官场的因循之风 B.减少了政府的决策失误
C.削弱了中枢机构的权力 D.消除了君臣之间的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