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谈读书六则,读书功夫在“寻思”

2024-04-27 22:10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99人

中国自古就有读书的优良传统,热爱读书、崇尚读书之风绵延数千年。古代先贤有关读书的许多至理名言,影响一代代读书人,引领一代代读书风尚,至今仍影响深远。今天我们分享古人六则读书观点,以飨读者。

01

墨子:言必有三表

墨子提出:“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墨子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

在这里,墨子为我们提出了判断言论、文章和读物是非对错、真伪好坏的三个标准:第一,要能追根溯本,向上去探究古代圣王的事情;第二,要能推究它的缘由,向下考察百姓耳目的实情;第三,要能用之于实际,就是把它应用到刑事与政务方面,看它是否符合国家与人民的利益。

墨子把“事”“实”“利”综合起来,以大家所看到的、所听到的为依据,以古代圣王的间接经验、普通百姓的直接检验和国家治理的社会效果为准绳,来判断、评价文章、言论的是非对错与真伪好坏。

墨子提出的这些观点和见解,就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而言,具有超前性和独到眼光。就今天的读书学习而言,对我们如何理解、评价古代典籍文献,如何选择、判断阅读内容,也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02

班固:学者之大患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谈到了后世如何对待经典文献及其传注,怎样克服治学的重大毛病等问题。他说:“后世经传既已乖离,博学者又不思多闻阙疑之义,而务碎义逃难,便辞巧说,破坏形体;说五字之文,至于两三万言。后进弥以驰逐(即后来的人变本加厉), 故幼童而守一艺,白首而后能言;安其所习,毁所不见,终以自蔽。此学者之大患也。”

他告诫我们,后世的人们所看到的经典文献和解释这些经典文献的传注,这两者实际上已经相互背离了。一些所谓博学的人不讲究多闻阙疑,于是破碎文义,强辩立说,背离经文本义,不通古字,破坏文字形体。以至于解说五个字的文章,达到两三万言。后来的人又相互攀比,所以幼童抱守一艺,到头发白后才能讲说,人们安于他所学习的东西,诋毁他所没有见过的东西,最终自己欺骗了自己。这些都是学者的大患。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谈到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一是为学之道,在于守正创新,不能抱残守缺,更不能为了强辩立说,将主要的工夫都花费在注释解读方面,导致破碎文义,背离本义,以至于解说五个字的文章,达到两三万言。这实际上是学风不正、文风不正的表现,误导读者,污染学术。二是读书之道,在于读原著、看原文。读书的主要精力需要用于阅读原著、看懂原文方面,不能本末倒置。如果注释解读的东西背离本义,解读有误,读了则贻害不浅。

03

扬雄:读而能行为之上

扬雄在《法言》中提出:“学,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教之,又其次也;咸无焉,为众人。”

扬雄认为,读书学习之后的成效,大致可分为四等:上等是在读书学习之后,能见诸行动,其次是著述立言,再其次是传道授业。如果前面的情况都没有,那就是第四等,即普通人。

扬雄的观点给我们以启示:读书学习,最重要的是见诸行动,将所学到的知识和理论,用以指导自己的实践,做到知与行的统一。

04

李白: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李白在诗中谈到了他的读书观。他在《嘲鲁儒》一诗中谈道:“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他认为,鲁地的儒生只会空谈《五经》,白发皓首只能死守章句。若问其经国济世之策,也是茫茫然如坠烟云,一头雾水。

从李白的诗中看到,读书要读活,不能死读书。所谓读活,就是要将读与用结合起来,将读书的成效转化为经国济世之策,为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贡献智慧。

05

王安石:读经不足以知经

王安石在《临川先生文集·答曾子固书》中谈道:“读经而已,则不足以知经。故某自百家诸子之书,至于《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即杂书),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然后于经为能知其大体而无疑。”

在王安石看来,对于古代流传至今的经典之书,如《诗》《书》《易》《礼》《春秋》等,就经典读经典,则不足以读懂、读通。要在博览群书中融会贯通,在多方比较中辨明真伪,在向农夫女工学习请教中加深理解。如此,才能读好、读懂经典之书。

王安石的观点给我们以启示:一是不能死读书;二是博专要结合;三是要多向劳动者学习请教,读好社会之书、无字之书。

06

薛瑄:读书功夫在“寻思”

薛瑄在《读书录》中谈道:“读书记得一句,便寻一句之理,务要见得下落,方有益。先儒谓读书只怕寻思,近看得‘寻思’二字最好。如圣贤一句言语,便反复寻思:在吾身上,何者为是;在万物上,何者为是。使圣贤言语,皆有着落,则知一言一语,皆是实理,而非空言矣。”

在此,薛瑄强调的是读书要做到边读书边思考。思考什么呢?就是要思考每一句话的道理所在、含义所在,思考这句话的来龙去脉。对古代圣人之言,更要反复寻思,联系自身、联系万物去探究。如此,读书才有收获。我体会,薛瑄在这里强调的一句一句寻思,更多是针对读经典而言,讲的是精读,不是泛读,不是浏览一般的读物。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