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对以上重要论述理解正确的是( )
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自成立以来就肩负的历史使命
②近代中国曲折发展历程激发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③文化自信和文化繁荣共同构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梦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握和处理城乡关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2024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6.3%,比城镇快1.9个百分点。以上材料表明( )
①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②调整城乡关系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③我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发展之路
④城乡关系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得到全面解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逐渐提升,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道路等领域成为国外学界研究的热点,主题包括“人类命运共同体”“自我革命”“人类文明新形态”等一系列中国“标识性概念”。这些研究( )
①有利于推动中国“标识性概念”产生世界性影响
②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在区域和全球的声望不断提升
③标志着中国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取得国际共识
④成为推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主要力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4. 针对产品同质化、市场供需失衡、产品价格走低、行业平均利润率持续下滑等现象,某行业协会发起“自律公约”,要求行业企业改善管理、挖掘内部潜力;行业龙头企业率先宣布减产控产,同时与上下游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合作。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该举措发挥作用的传导路径为( )
①自觉减少市场供给,优化企业经营环境
②生产更多优质产品,实现市场差异化竞争
③引导市场价格回升,提高行业平均利润率
④加大企业研发投入,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A. ④→①→③→② B. ①→③→④→②
C. ①→③→②→④ D. ②→③→①→④
5. 某市建立联农带农机制:合作社在乡村建立蔬菜产业园,产品直供市内各单位食堂;村集体将农户闲置资源整合并办证确权合入股合作社;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村集体项目;专业公司以现金入股合作社,负责提供技术、销售等服务。2024年全市村集体产业新增分红300多万元。该机制( )
①建立了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体系
②推动了科技与农业发展深度融合
③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增加了农户经营性收入
④通过确权将土地由集体所有变更为公司所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 经党中央批准,二十届中央第五轮巡视对河北等15个省(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常规巡视,同时对昆明市开展提级巡视,并会同有关省委巡视机构对长春等5个副省级城市开展联动巡视。这样的安排( )
①延伸了党的组织结构,有利于增强党的凝聚力
②优化了党的巡视方式,有利于提升党内监督实效
③体现了巡视的法制化,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监督
④强化了巡视震慑力,有利于维护党中央的权威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7. 某市市委统战部协调市委办公室,邀请民主党派市级组织负责人列席有关市委常委会会议,让民主党派及时了解党委政府决策部署,掌握信息动态,从“一旁看”到“一起干”,在实际参与中了解情况、找准问题,实现议政议在关键处、建言建在点子上。这种做法旨在( )
A 搭建学习培训平台,提升依法执政能力水平
B. 搭建知情明政平台,提高参政议政工作质效
C. 搭建民主监督平台展现参政议政担当作为
D. 搭建政治协商平台,巩固多党合作政治基础
8. 在季节感、风物感及情感生成方式上,不同地域文化差异较大。如中国文学主题之一的“悲秋”,宋玉的“悲哉秋之为气也”堪称代表。而在岭南,秋花如春花一般依旧灿烂,悲秋的情绪自然是少有的。故有学者认为,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之句,移诸岭南,才是最有普适性的。对此,最恰当的哲学解读是( )
①悲秋情感表达具有鲜明的主观唯心主义色彩
②悲秋文学主题表达的差异凸显了矛盾的特殊性
③感性认识对理性认识的疏离排斥是悲秋情感生成的原因
④地理环境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悲秋情感生成的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9. 在工业化早已解放人类双手的今天,手作却悄然成为现代人的休闲新方式。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手工编织篮子、制作陶艺。缝制香包,在解压、悦己的体验中消弭了艺术与生活的边界,体现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趋势。这表明( )
①审美实践活动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
②艺术与生活的矛盾在手作中得以消除
③劳动在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塑造人
④审美方式的变化源自社会生活的变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