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江苏卷)
化 学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单项选择题:共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大气中的氮是取之不尽的天然资源。下列工业生产中以氮气作反应物的是
A. 工业合成氨 B. 湿法炼铜 C. 高炉炼铁 D. 接触法制硫酸
2. 科学家通过核反应发现氚
。下列说法正确
是
A. 表示一个质子
B. 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C. 与
互为同位素
D.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3. 用草酸
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
溶液。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
|
|
A.配制草酸溶液 | B.润洗滴定管 | C.滴定 | D.读数 |
A. A B. B C. C D. D
4. 在溶有15-冠(
)的有机溶剂中,苄氯(
)与
发生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苄氯非极性分子 B. 电负性:
C. 离子半径: D. X中15-冠
与
间存在离子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对人类科学进步与技术发展贡献卓著。黑火药(主要成分:、S和C)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侯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法”将合成氨法与氨碱法联合,突破了国外制碱技术封锁。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采用有机合成与酶促合成相结合的方法,人工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徐光宪提出的稀土串级萃取理论使我国稀土提取技术取得重大进步。屠呦呦等采用低温、乙醚冷浸提取的青蒿素(
,含
)在治疗疟疾中起到重要作用。闵恩泽研制新型催化剂解决了重油裂解难题。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硫黄有等多种同素异形体
B. 高温下青蒿素分子结构稳定
C. 分子中
键角大于
分子中
键角
D. 题图所示的碱基鸟嘌呤与胞嘧啶通过氢键互补配对
6. 下列化学反应表示正确的是
A. 黑火药爆炸:
B. 电解饱和溶液制
:
C. 重油裂解获得的丙烯制聚丙烯:
D. 向饱和氨盐水中通入过量:
7. 下列物质组成或性质与分离提纯方法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蛋白质能水解,可用饱和溶液提纯蛋白质
B. 乙醚与青蒿素组成元素相同,可用乙醚提取青蒿素
C. 难溶于水、比水易溶解
,可用
萃取碘水中的
D. 不同的烃密度不同,可通过分馏从石油中获得汽油、柴油
8. 以稀为电解质溶液的光解水装置如图所示,总反应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极a上发生氧化反应生成
B. 通过质子交换膜从右室移向左室
C. 光解前后,溶液的
不变
D 外电路每通过
电子,电极b上产生
9. 化合物Z是一种具有生理活性的多环呋喃类化合物,部分合成路线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最多能和
发生加成反应
B. Y分子中和
杂化的碳原子数目比为
C. Z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在同一个平面上
D. Z不能使的
溶液褪色
10. 与
通过电催化反应生成
,可能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图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种用“*”标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过程Ⅱ和过程Ⅲ都有极性共价键形成
B. 过程Ⅱ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C. 电催化与
生成
的反应方程式:
D. 常温常压、无催化剂条件下,与
反应可生产
11. 探究含铜化合物性质的实验如下:
步骤Ⅰ 取一定量溶液,加入适量浓氨水,产生蓝色沉淀。
步骤Ⅱ 将沉淀分成两等份,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氨水、稀盐酸,沉淀均完全溶解,溶液分别呈现深蓝色、蓝色。
步骤Ⅲ 向步骤Ⅱ所得的深蓝色溶液中插入一根打磨过的铁钉,无明显现象;继续加入稀盐酸,振荡后静置,产生少量气泡,铁钉表面出现红色物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步骤Ⅰ产生的蓝色沉淀为
B. 步骤Ⅱ的两份溶液中:
C. 步骤Ⅲ中无明显现象是由于铁钉遇深蓝色溶液迅速钝化
D. 步骤Ⅲ中产生气体、析出红色物质的反应为
12. 室温下,有色金属冶炼废渣(含等的氧化物)用过量的较浓
溶液酸浸后,提取铜和镍的过程如下所示。
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较浓溶液中:
B. 溶液中:
平衡常数
C. 溶液中:
D. “提铜”和“沉镍”后的两份滤液中:
13. 甘油水蒸气重整获得
过程中的主要反应:
反应Ⅰ
反应Ⅱ
反应Ⅲ
条件下,
和
发生上述反应达平衡状态时,体系中
和
的物质的量随温度变化的理论计算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时,
的平衡转化率为20%
B. 反应达平衡状态时,
C. 其他条件不变,在范围,平衡时
的物质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 其他条件不变,加压有利于增大平衡时的物质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