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临终前的两岸密谈

2025-11-12 23:48 来源: 高考学习网 本文影响了:1011人

2013年10月11日至12日,首届两岸和平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聚焦两岸政治关系、两岸涉外事务、两岸安全互信、两岸和平架构四项议题。纵观历史,蒋经国生前也曾为两岸和谈付出许多努力。

微信图片_20190422201514.jpg

蒋介石(右)蒋经国父子(资料图片)

“官民有别”政策

20世纪80年代蒋经国主政下的台湾当局,在表面上高呼“反共”、坚持“三不”政策的背后,曾与中国共产党方面秘密交往、试探和谈。

自1981年蒋经国暗许其亲信沈诚赴大陆一行之后,他对中共最高领导层的和平真意有了比较明确的了解。随着自己身体状况每况愈下,蒋经国不由得步了蒋介石的后尘,想急于在他还活着的时候就解决祖国统一问题,寻找与中共和解的渠道。

1986年至1987年,沈诚受中共领导人和蒋经国的委托,不断穿梭于大陆和台湾之间。1987年3月,中共中央以全国政协名义邀请沈诚到北京晤谈。赴京前,沈诚去台北密见蒋经国并“力主突破‘三不政策’”。蒋经国表示“目前阶段暂时还只能采取‘官民有别’政策,对纯粹民间之接触、交流,政府新的‘三不政策’是‘不鼓励’‘不支持’‘不压制’”,蒋经国这一决定实际上改变了原来的“三不政策”,对两岸关系发展有积极意义。

两岸谈判基本原则

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杨尚昆接见了沈诚,并提出中共中央关于两岸谈判的基本原则是:“第一,双方谈判主体: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民党。因为今天以两个政府来谈,诸多不便,可能产生不对等的现象,你们可能有困难。而党对党谈起来就灵活多了。第二,谈判主题:先谈合作,后谈统一。”

沈诚当晚通过香港将他与杨尚昆谈话的主要内容报告给蒋经国。两天后台北传来消息:蒋经国同意“两党对等谈判、中央层次”模式,“但在技术上还希望正式有个具体表达”。3月25日,中共中央领导人经研究决定,以杨尚昆名义致函蒋经国并由沈诚秘密转至台湾,邀请国民党派代表到北京举行和平谈判。

1987年4月4日,蒋经国约见沈诚说:“我对于他们的来函,已仔细看过,大致上他们还是有诚意的,至于在时机上,他们好像操之过急”;“真正要谈判,也要在我们自己党内求得共识,因为党内一部分人还持着反对态度,他们的理由是党对党谈盼,台湾人民会不赞成”;“在党对党谈判原则下,一定要保密,在双方没有取得一定的协议前,尽量不要赴会”;“以视形势发展,为了配合两岸关系,我们一定会在政府部门成立一个协调党政工作的机构来运作”。中共中央致蒋经国的密函在促进两岸关系互动方面产生了催化作用,蒋经国于7月14日宣布废除在台湾实施长达38年的“戒严体制”,接着又开放两岸民间人员往来,陆续对大陆做了适度的“开放”。

和谈中止

9月,沈诚赴台北探视已病魔缠身的蒋经国。蒋经国对沈诚说:“我正研究他们(中共)来的那封信的处理问题。信已给老夫人(指宋美龄)看过了,她表示好好研究一下再做出决策”,“他们(中共)的诚意,我有同感,不过像这样大事,多少要设想得周延一些才行”。蒋经国表示要考虑下一步赴大陆与中共谈判的人选问题。

11月25日,蒋经国表面上还在国民党中央常委会上说:“始终坚持两大政策,一项是坚决不和共产党接触,一项是坚决反对台独的分离意识。今天我们要再一次强调这两大政策,并期勉全体同志,贯彻到底。”然而,蒋经国于12月7日约见沈诚时又告知“下一波正式去北京的人选,大概在下个月初的党中常会中做决定”,只要假以时日,国共两党举行谈判并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是极有可能实现的。令人遗憾的是,赴北京正式进行国共和谈的代表尚未派出,蒋经国就突然咯血而逝。他的死,使极有希望的实际上已着手进行的两岸和谈忽告中止。(来源|《读者报》 作者|马振犊)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