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说技法】
研究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我们能看到各地都对各类文章的感情表达作出了明确规定:天津卷要求一、二、三类文分别做到“感情真切”“感情真实”“感情尚真实”,四川成都卷要求一、二、三类文分别做到“感情真挚”“感情真实”“感情基本真实”,江西卷将“感情真挚”作为一、二类文的标准,深圳卷要求一、二类文分别做到“真挚感人”和“感情真挚”。如此等等,大同小异。至于重庆卷、江苏宿迁卷、浙江金华卷、安徽卷、湖北荆 门卷等众多考区,则直接将“真情实感”作为写作要求出示在题干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22 版)指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 写作评价应重视 ) 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非常切合“课标”的要求,具有鲜明而正确的导向。
分析中考佳作,我们发现,这些文章的作者善于寄托真挚的情感,用真情去叩击读者的心扉,文章由此获得了动人的魅力。具体来说,他们采用了以下值得大家学习、借鉴的技巧:
一、善借景物寄真情
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我们都会感觉“一切景语皆情语”。比如,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感受作者的闲适,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中感受作者的无限伤感等等。但是从写作的角度看,那些会写作、善表达的作者就会将自己的感情寄托在精心描画的景物之中。于是,他们的文章或景物含情,时时流露;或情寓景物中,蕴而不露,含蓄动人。这种景因情生、情随景到的笔墨,常常收到“状难写之景于眼前,含不尽之意于言 外”的表达效果。比如,重庆市中考满分作文《因为有了期盼》这样写一个古代妇人站在江边盼望丈夫归来:
你一语不发,微笑着,微笑着,望着一帆又一帆随水而流。而失望终究悄悄占据你的心。当天地间失去生气,伴随着远去的斜阳。 亲眼看着太阳从海东移到海西,由朝晖变成夕阳。而那海雁,也要归巢。
那轻波连连的江水啊,无力带回你等候的人,却映着你淡漠的双眼。你动摇了么?你走得如此沉重,每一步,每一步都沉甸甸。
这段描写中,点缀着一些景物描写,很好地衬托了妇人从期盼到失望的心理变化,分外动人。
需要说明的是,感情不能够孤立存在,通常情况下,除了寄情于景,还有寄情于物、于人、于事件之中,也就是要让感情表达有个依托。
二、善借细节传深情
人物常常在不经意的言语神态中体现出内心感受,比如,载歌载舞说明他高兴,泣涕涟涟说明他痛苦;手舞足蹈说明他得意,手足无措说明他尴尬等等。于是,善于写作者常常借助一些细小的神态、动作等来表现人物的细腻情感。请看浙江宁波市中考佳作《一个母亲的微笑》,先交代“我”反对母亲的迷信行为,要求母亲不再求神拜佛,让“我”安心考试。考试当日清晨,“我”竟然意外地发现了母亲还是在烧香拜佛。文章写道:
不知前面那个罩着睡衣,蓬着头发,蜷着身子,拿着高香的妈,是因过于专注还是睡意矇昽,并未注意到我,看她蹲在地上的模样我刚才的怒意已退,小声地叫了声“妈”。母亲却是一愣,然后身子猛地一颤,以至于在几步开外的我都清楚地看到香灰被抖落了大半截。终于,她转身向我,站起身来。
母亲尴尬不已,拿着高香的手微抖,不知所措地站着,似是一个做了错事等着挨骂的孩子,嘴角有些抽搐,然后撇开嘴,似笑非笑,想哭又无泪地给了我一个微笑。
母亲是在乞求神灵保佑儿子考出好成绩,可是面对儿子的意外发现,她所有的歉疚、自责、温情、爱子之心都体现在手足无措和似笑非笑之中了。这个细节,也将“我”的心疼、心痛、心潮澎湃刻画得非常形象。
三、善借修辞抒胸臆
很多修辞手法运用恰当的话,能够增添寄情抒情的感人魅力。比如,比喻能够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对事物的独特感受和真挚感情;排比则能把真情实意表达得更加酣畅淋漓;拟人手法能让感情表达得含蓄、内敛,让读者回味无穷;引用诗词名句,能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独特的个性和丰富的情感等等 ◦ 比如,山东青岛市中考佳作《让好习惯成为你最好的仆人》的结尾段 这样写道:
年轻的朋友,或许你当不了大文豪,但是,我们要健康成长,要成就人生,要幸福生活,那么,请从现在开始,试着改变你的坏习惯,保持你的好习惯,让它成为你最好的仆人,引领你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向前!
这段话,运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一方面讲清道理,另一方面激情四射地发出倡议,很有鼓动性,收到了良好的表达效果。
【满分文展评】
最好的奖赏
◎广东一考生
那个带有黑黑斑点的芒果,是我最好的奖赏,那是奶奶浓浓的爱
——题记
(① 题记直接点题,而不是采用引用手法,且点题充满情感。)
芒果的芳香每每飘入我的鼻子,萦绕在我周围时,我便想起了那最好的奖赏。此时,奶奶的爱就如芒果的芳香,萦绕我心中,充盈着我的心房…… (②开篇点题,总领奶奶的爱如何之珍贵。)
那年,我趁假余时间到奶奶家玩。在院子里,我依偎在奶奶怀抱,指着树上那一个个尚未成熟的芒果叫到:“我要吃这个!”芒果翠绿色的外皮虽带点青色,但已牵引了我的馋嘴味觉。
“不 , 还没熟。”奶奶呵呵地笑了,“等你考个第一名回来,奶奶就把它奖励给你,好吗?”我拍着手大叫好,奶奶亲亲我的额头 , 脸上露出慈祥的微笑…… (③交代故事的起因,同时点题。)
回到城里,我把这事忘得一干二净, 直到那个刺痛我心的电话声响起,“奶奶不行了! ”电话那头,姑姑已经泣不成声了。我呆住了,一滴泪水从我脸上划过,那懊悔的泪把我的心划得很痛。 (④一个“划”如刀一样锋利,渲染那滴伤痛无比的泪。) 我真的拿到第一了,可是,我并没有向奶奶报喜,我竟把远方的奶奶给忘得一干二净了,我恨我自己!带着一脸泪水 , 我坐上了前往医院的汽车。 (⑤“忘记报喜”比简单写“还没来得及报喜”之类的,在情节上更有震撼力,更具痛感,一来有真实性,确实忘性大疏忽 了,二来,“忘记”更能烘托悲伤心情。)
医院里的床单白得恐怖,到处飘散着浓浓的药味。奶奶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面,正当大家欣喜地望着终于醒过来的奶奶, 医生却说这是回光返照,大家都沉默了。 我强忍住泪水扑到奶奶身上,我惊讶地看到,奶奶长满老茧的手中握住一个长满黑点的芒果, (⑥点题倒是其次,触“黑点”时,借“芒果”寄情,让“我”的心痛无以复加。) 她是那样用力地握着,浑浊的眼中充满了不舍。妈妈告诉我,是她把我得到第一名的消息告诉奶奶的,奶奶一直说要奖励我一个芒果,临上医院时还把这个芒果带来了,说要亲手奖给我。
我再也忍不住自己的感情,“奶奶,你会好起来的,你不要离开我!”我带着哭腔叫道,心里像被刀割了一样,泪水倾盆而下。 (⑦没有过多言语渲染,感情一步到位,符合情景。)
“奖励……奖励……芒果……”奶奶喃喃道,无神的眼睛透出一种只有我才能读懂的慈爱,接着用尽全身的力气,颤颤抖抖地把芒果放到我手中,并紧紧握住我的手,“好……好……读书……”奶奶沙哑的声音只有我才能听到。我一个劲儿点头,泪水在眼中翻滚着。
忽然,奶奶松开了手,轻轻闭上了眼睛,此时,我的泪水拼命地涌出来,嗒嗒地打在手上,打在芒果上,这个斑斑点点的芒果, (⑧进一步点题,“斑斑点点”的芒果触目惊心。) 我感觉到它是那么的沉重,望着奶奶恬静的脸,我默念,“会的,我会好好读书!”
我永远忘不了那个芒果,那是一个最好的奖励!
又是一个夏季,芒果又熟了,那一个个金黄的芒果又唤起了我深深的思念。芒果的香味越来越浓,正如奶奶的爱,那是奶奶给我的最好奖赏。 (⑨首尾呼应,完美点题。)
满分揭秘:
这是一篇写得非常成功的考场记叙文,感动人心,催人泪下。文章写了考生假期到奶奶家玩,想吃芒果,可是芒果未熟,奶奶激励孙子,说是如果孙子考个第一就奖励一个芒果。没想到,此次一别竟成生死之别。再次见到奶奶时,奶奶已成大去之人,只是奶奶临死前还念念不忘要奖励孙儿一个芒果。这让健忘而没有把考了第一的消息告诉奶奶的考生更加内疚,泪如雨下。文章对记叙文的写作特点把握得很好,叙事流畅,构思新巧,紧扣“最好的奖赏”写作,芒果既是奶奶给“我”最好的奖赏,也是奶奶浓浓爱心的信物,文中在写与奶奶诀别之时给“我”芒果的细节写得非常生动,行文曲折有致,令人睹物思亲,情不能自已。
如果说构思是文章的骨架,内容是血肉,那么情感则是神经。在考场作文中,写人记事发议论,心中饱藏真情,让现实生活的“境”与溢出纸外的真情相呼应,则自成佳境,这篇文章就具备这个特点。近年来,考场写失去亲人的文章不少,但能真正打动评卷教师的心的文章不多。而送篇又章在评卷场则获得了评卷领导小组—致的认可,认为符合考场作文的要求,叙事感人,感情真挚,文笔生动,考生是在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如文中“医院里的床单白得恐怖,到处飘散着浓浓的药味”一句就具有情境感的特点,没有去过医院的人怎么可以写出这样的句子?虽然顺势一笔,但笔力不小啊!同时,题记、开头、结尾和行文中处处不忘点题,书写的字迹端庄工整,卷面清爽悦目,也都是这篇文章的亮点。


